[发明专利]陶瓷谐振式无水垢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98100184.X | 申请日: | 199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225441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郝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武斌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H05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谐振 水垢 热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水器,是一种不产生水垢的电热水器。
目前,在各种方式的水加热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矿物质会结合、沉淀、形成水垢。水垢沉积在加热器的表面,会阻碍热传导,降低热效率,增加能耗,水垢如沉积在热水管道中,会使热水的通过能力降低,流量减少,甚至堵死管道。
本发明是一种在水加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垢的电热水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陶瓷本身的固有的谐振频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将所有适合作陶瓷的材料,用发泡的方式或是用充添有机颗粒的方式烧结成含孔率40%以上的多孔陶瓷。也可将玻璃原料用这种方法制成多孔玻璃板。这种多孔陶瓷的整体结构变的很蔬松它的整体谐振频率大大降低,一定强度的50-60HZ的工频电流即可引起它的谐振。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将多孔陶瓷板的两侧各加一个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板,电极板与多孔陶瓷板之间将保持一个适当的间隙。将电极板和多孔陶瓷按装在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热水槽内。这样便构成了一个陶瓷谐振式电热组件。将这套电热组件置于水箱中,使水位略低于电热组件的最高处,水从热水槽底部的进水孔流入热水槽内,这时电极板与多孔陶瓷的间隙内,及多孔陶瓷中都充满了水,当两个电极板之间加上一个较强的交变电场时,由于水的导电性,由于多孔陶瓷中饱含了水份,多孔陶瓷已变为导电体,因而在两个电极板之间产生了交变的电流。在强大的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引起多孔陶瓷板的谐振,同时电极板之间的水在电流作用下速度加热致沸点,这时,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矿物质在交变电场的电离作用下,在多孔陶瓷板的谐振作用下,无法结合沉淀仍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态溶解在沸腾的水中。而且在电离和谐振的作用下矿物质的分子团只会变的更小,因而这种加热方式不会使水中的矿物质结合成更大的分子团而沉积在加热器上,整个加热过程无水垢产生。沸腾的水沿电极板与多孔陶瓷板的之间间隙向上溢出。流进热水槽中。供给所需热水的设备。水箱中应设一个水位控制开关。不断补充水,使水位使保持在接近加热组件的上端位置上。水位控制开关可供选择的方式很多,基本上都是现有的这里从略,陶瓷谐振式加热器组件,可以是单组组成,出可以有若于个组组成,以满足不同功率的需要。
这种陶瓷谐振式无水垢热水器即可产生热水,也可产生热蒸汽。可用于家用电器也可用于工业领域,可发省去软化水的设备。由于不结水垢,延长了热水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了能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府视图
图中1.水箱2.水3.热水槽4.电极板15.多孔陶瓷板6.电极板27.10.热水槽8.9.进水孔11.热水出水口12.13.导线
在图1中,在热水槽(7).(10)里面固定着电极板(4)和(6)在电极板(4)和(6)之间固定着一个多孔离瓷板(5)在电极板(4).(6)与多孔陶瓷板(5)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使热水能沿这个间隙向上流动溢出到热水槽(3)中。热水槽固定在一个水箱(1)中,水箱中的水(2)的水位通过水位控制器(从略)保持在与加热组件上端略低一些的位置上,加热槽(7).(10)的下端有进水口(8).(9)电极板(4)和(6)通过导线(12).(13)与外部电源连接。
在图2中,有一个热水出口(11)
当在电极板(4)和(6)之间加入一个交交的工频电压时由于在电极板(4)和(6)与多孔陶瓷板(5)的间隙中,以及多孔陶瓷板(5)中充满了水,因此,在电极板(4)和(6)之间产生交变的电流,将间隙里的水和多孔陶瓷板中的水迅速加热致沸点,沸腾的水沿间隙向上溢出流入热水槽(3)中并由热水出水口(11)向外流出,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孔(8)(9)向热水槽里补充水。同时,多孔陶瓷板与工频电场谐振,在工频电场的电离作用和多孔陶瓷板的谐振下,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其分子团变的更小,因而水中的矿物质仍以分子或离子形态溶解在水中,不会结合沉淀产生水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武斌,未经郝武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