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载重称量自动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98100782.1 | 申请日: | 199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承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承泽 |
主分类号: | G01G19/08 | 分类号: | G01G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载重 称量 自动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测重仪器技术领域。对机动车载重称量进行计量的仪器,和机动车载重称量自动监测装置。
目前,我国国营、集体及个体运输户日益增加,为提高运输效率而超载,导致交通事故占交通肇事的80%。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在检测载重和限制超载有以下三种办法:
一、采用地磅将载有货物的车辆称总重量,然后再减去车辆自重,即得到在重物的重量。这种方法受条件限制,很不方便,造价高。
二、交通管理,只凭目测观察,管理超载是否准许行驶,谈不上准确。
三、通过检索背景技术:1、利用钢板弹簧位移量和后桥中心的位移量,通过液压、电阻、轮胎气压测出机动车的载重量。这些方法由于位移量变化量不等,装载重心不一致,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的影响,都会给测量载重带来较大的误差,液压方法还会克服机动车整体减振作用。2、加卸荷机构,在称重计量时,使车厢货物上升,而脱离机动车底盘,称量结束后,车厢下降和恢复原位。或电阻应变片式双变梁结构传感器,它装干机动车车厢板下横梁上。这些方法安装复杂,造价高,给车厢牢固安装带来了弊病,影响车辆的整体结构,并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测重不准确。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机动车自带测重仪只能徘徊在实验室内,失去了它的社会使用价值。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准确载重称量,并限制超载行使,监测车辆底盘技术状况的综合性仪表显示装置。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根据装载货物W的作用,使车辆纵梁与前钢板弹簧垫块,和后桥皮产生位移量。通过传感器液压互通管路产生平均位移量,推动总泵液压活塞,带动真空缸体活塞移动,产生负压真空信号,经过硅压力传感器,将物理量变成电量,进行温度、湿度自动补偿信号放大调整与载重量对应的一种电信号通过仪表显示的一种载重称量自动监测装置。它包括两个液压传感器和两个后液压位移传感器,真空总泵,电气控制装置,仪表显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后液压位移传感器顶端设置一带有管路接头4和放气螺丝1,传感器盖3,在传感杆的外缘套装一传感器壳体8,在传感杆的上端部设有一密封胶托5。在所述的后液压位移传感器的传感杆的底端设有一传感器定位开关11,并且,在传感杆的杆身一侧,设有一组滑动触点9,传感器壳体底端连接一滑动电位器10。当装载后挂一档或二档起步行使时,接通电源开始载重称量,并通过后传感器滑动触点监测底盘技术状况和车体倾斜角度,超载起步时,滑动触点接通超载区指示灯亮,通过延时电路41,闭合语言报警装置49,同时断开48使汽油发动机点火线圈断电或柴油发动机断油熄火、停止行使,如果行使的路况良好,视线达到要求,根据我国国情和汽车制造工艺,可以在范围内超载行使。经车主、管理人员批准,打开钥匙开关50,机动车发动机恢复正常,可以行使。四个液压位移传感器液压受力面积等于总泵液压活塞受力面积(4S2=总S2),通过总泵弹簧32推动总泵活塞回位,使四个传感器杆在车体前后颠簸,左右倾斜,能随传感杆受力点14、21随动。传感器液压管互通,产生均衡位移量,带动真空缸体内的活塞29移动产生负压真空吸力。通过MPX型硅真空传感器25,将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量,进行温度湿度补偿,调整及时反馈到仪表显示电路中去,从而实现称量监测工作,机动车钢板弹簧超过50万公里,疲劳强度增加,钢性减弱,影响了传感器位移量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已知载重调较电路54,还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精度。
车辆中速行使、高速行使时载重称量监测装置停止工作,是利用机动车贮气筒压缩空气,推动总泵活塞,将前后传感器杆吸回壳体内。为了减轻传感杆的重量,四个传感器杆均为强塑尼龙制造。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实例作一说明:
车 型:东风140-1 车 号:冀H4020298
出厂日期:90年12月 额定载重:5000Kg
电源电压:蓄电池12V 测量范围:20Kg-8000Kg
显示方式:载重仪表显示 机动车技术状况:良好
空载测量前传感器有效距离:100mm,后传感器有效距离150mm,额定载重5000Kg载量,测量纵梁与前钢板弹簧垫块位移量50mm,后纵梁与后桥皮位移量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承泽,未经宋承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
- 下一篇:一种获取己二酸和二元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