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皮偶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0815.1 | 申请日: | 1998-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226453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水来;李素梅;张樱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水来 |
主分类号: | A63H9/00 | 分类号: | A63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大里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皮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皮偶的制作方法,这种陶皮偶的头部和下身是由陶土烧制而成,再用可塑性金属线连接并构成陶皮偶本体的其他部分,并在外缝制皮衣。
以往一般摆饰用的陶制饰偶,有一种是由陶土整体模压烧制而成,其表面的服装或其他装饰品,亦由陶土一体成型,故其形状和姿态完全固定且完全相同。另一种是由陶土整体模压烧制成饰偶本体,再在外穿饰布制服装或饰品所构成,其形状和姿态亦完全固定且完全相同,仅服装不同而已。前述两种饰偶由于生硬呆板的固定形状,决定了其装饰性有限,难于长期使用。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旨在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一种陶皮偶的制作方法,让陶皮偶穿有皮制服装且可随意弯折,摆出不同的姿态。
本发明用陶土作出陶皮偶的头部与下身的形状,并将其置入窑炉中烧制陶化,窑炉温度由室温逐渐升至1300~1400℃,烧制时间6~7小时,自然冷却后取出;用数条适当长度的可塑性金属线相互缠成直线,一端连接于前述陶化后的陶皮偶头部的下端,另一端连接于前述陶化后的陶皮偶下身的上端,形成直立于头部与下身之间的脊柱,用以支撑头部,并可随意弯折该脊柱来改变和固定陶皮偶的姿态;在该脊柱的适当位置处穿缠结合横向的可塑性金属线形成上身的双肩与双臂;配合头部的性别,在脊柱上胶合适当大小和形状的发泡棉,填充陶皮偶内空虚部分,完成陶皮偶整体的本体;最后将裁剪好的动物皮包覆在该本体的外缘,用针线缝制成服装。
本发明方法制出的陶皮偶的上身用具有可塑性的金属线形成,借助其上身的可塑性,使陶皮偶的姿态可随意改变,使人们对它更有兴趣。
本方明的其它目的、制造方法及特点,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制作流程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制成的陶皮偶本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制成的成品外观立体图。
本发明的陶皮偶1由本体2与动物皮服装3所组成。其中本体2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陶土分别作出头部5与下身6的形状,并分别作出数个用来结合上身的结合孔7、8;将陶土成型的头部5和下身6置于窑炉中烧制陶化,烧制温度由室温逐渐上升至1300~1400℃,加热时间6~7小时,待窑炉自然冷却后,取出陶化好的头部5和下身6;用数条适当长度的可塑性金属线9的上端部分别穿越头部5的结合孔7与头部5缠绕连接,并将该数条可塑性金属线9相互缠绕形成本体2的上身10中直立的脊柱11;将形成该脊柱11的金属线9的下端部穿越下身6上端结合孔8,使脊柱11与下身6连接,用以支撑头部5并可随意弯折改变陶皮偶1的姿态;在头部5以下适当位置的脊柱11上穿缠结合横向的可塑性金属线,形成上身10的双肩12与双臂13,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陶皮偶1的本体2(如图2所示)。在本体2的脊柱11上,配合头部5所显示的性别,胶合适当大小和形状的发泡棉14,填充陶皮偶内的空虚部分,同时在本体2外包覆上剪裁好的动物皮,用针线缝合成服装3,即完成了陶皮偶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水来,未经周水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