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基于触摸盘的用户接口的双向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98101200.0 | 申请日: | 199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97360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8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L·沙利耶;达尔R·哈里斯;托马斯R·希尔钦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触摸 用户 接口 双向通信 装置 | ||
本发明通常涉及双向通信装置。
在新的双向通信单元如蜂窝电话和无绳电话的发展中,正发生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在双向通信单元中提供更多的性能和功能。另一种趋势是减少双向通信单元的尺寸和重量。然而,通过减少双向通信单元的尺寸,用于提供用户对新性能和功能的接入的外表面区域减少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触摸盘的双向通信装置,它有有减小的尺寸,但能提供较多的性能和功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触摸盘的双向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器,响应所述触摸盘以识别由所述触摸盘接收的第一双划动作,所述第一双划动作指示电话命令。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较小的外表面上提供较多的功能,同时,最终用户能逐步通过菜单树,而不分心于看与想看的特定菜单无关的键。
附图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双向通信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有固定图像的触摸盘的实施方案的平面图;
图3是用于选择地隐藏图2的每个固定图像和使图2的每个固定图像可见的背光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双向通信装置的实施方案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实施方案在计算机模式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双向通信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平面图;
图7描绘用户用触摸盘输入电话命令的优选用户动作集;
图8是双向通信装置的又一实施方案在开位置的视图;
图9是图8的实施方案在关位置的视图;
图10是图8的实施方案在关位置的侧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低成本实现途径,以在双向通信装置的有限区域提供多个性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双向通信装置包括触摸盘,它有一组与其关联的固定图像。当与固定图像关联的命令被激活时,选择的固定图像被选择地背光,以成为可视。结果是,最终用户不分心于看与看到的菜单无关的功能键或性能键,逐步通过菜单树。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双向通信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框图。双向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装置,以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优选地,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包括触摸盘10。触摸盘10识别指向部件如针或用户的指或姆指在其表面上的位置并产生代表位置的信号。触摸盘10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阻性触摸盘,容性触摸盘和压敏触摸盘。
典型地,触摸盘10表面上的指向部件的位置由予定坐标系中的两参数代表。优选地,位置由用卡笛尔(Cartesian)坐标系的(X,Y)坐标代表。在这个情况中,(X,Y)坐标能代表表示指向部件的位置的行和列。
优选地,至少一个输入装置还包括一组输入装置,如第一输入装置12和第二输入装置14。第一输入装置12能包括第一键,以接收第一用户输入命令。第二输入装置14能包括第二键,以接收第二用户输入命令。
由至少一个输入装置接收的用户输入命令指令双向通信装置的运行。具体地,代表用户输入命令的信号从触摸盘10、第一输入装置12和第二输入装置14传送到控制器16。控制器16包括处理器,如微处理器或类似集成电路,以处理数据和控制双向通信装置的运行。
控制器16根据予定的控制逻辑处理用户输入命令,以控制收发信机20。收发信机20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收发信机、无绳电话收发信机,个人通信系统(PCS)收发信机和其它无线收发信机。
收发信机20基于来自音频输入装置22的信号发射第一信号,如射频信号。优选地,音频输入装置22包括麦克风或基于其接收的声压波产生信号的类似变换器。
收发信机20接收也能是射频信号的第二信号。收发信机20基于第二信号和/或由音频输入装置22产生的信号驱动音频输出装置24。优选地,音频输出装置24包括扬声器或从施加于其的信号产生音频信号的类似变换器。
收发信机20、音频输入装置22和音频输出装置24的组合提供与远方通信单元或远方基站的双向话音和/或音频通信。例如,组合能被包括在无绳电话手机中,以与无绳电话基站通信代表音频/话音的射频信号。作为另一个例子,组合能被包括在蜂窝电话中,以与蜂窝电话网络通信代表音频/话音的射频信号。
包括第一固定图像26和第二固定图像30的一组固定图像关联于触摸盘10。第一固定图像26被布置在触摸盘10的第一部分。第二固定图像30被布置在触摸盘10的第二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1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