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肿瘤药和杀虫剂总番荔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1363.5 | 申请日: | 199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0 |
发明(设计)人: | 余竞光;王德昌;罗秀珍;王永泉;孙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07/04 | 分类号: | C07D407/04;A61K31/365;A61K35/78;A01N43/16;A01N65/00;//C07D407/04;30742;30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厚 |
地址: | 100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 杀虫剂 总番荔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从番荔枝科(Annonaceae)植物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中提取的总活性成分总番荔素(Annonaceous acetogenins或polyketides),用于制造抗肿瘤药物和农用或家用杀虫剂。
番荔枝是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产的一种药用植物,其果实是食用水果。番荔枝科中若干属植物含有一类抗肿瘤和杀虫活性很强的四氢呋喃环长碳链脂肪酸γ-内酯类的天然化合物,即番荔素。从1982年报道第一个番荔素至今,已发现类似物260个。但至今仍停留在化学结构、类似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每种植物所含的番荔素同系列化合物品种繁多,如从番荔枝已发现40多个同系物,各同系物的理化性质十分近似,分离较困难,并且单个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低,要积累纯的单体化合物供活性研究,药效评价和开发抗肿瘤新药或杀虫剂,其难度都较大。尽管经各国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结构各异的番荔素业已超过260个,并测定了它们在体外的生理活性以及其中少数化合物在体内的活性。番荔素的分子结构中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用化学合成方法去开扩药源亦非易事。因此,无论从植物中分离或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单体番荔素,距离实际应用阶段尚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番荔枝种子中提取总活性成分总番荔素,以总有效成分代替单一的有效成分制造抗肿瘤新药以及农用或家用杀虫剂。由于本专利以资源丰富易得的植物为原料,又采用较简单的制造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化学与药理部分
总番荔素提取与富集:将番荔枝种子破碎为粗粉,室温下,以己烷或石油醚浸泡脱脂,挥去溶剂后,继以95%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或丙酮)渗漉,减压回收溶剂得醇提取物,在水中以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醚或乙酸乙酯)分配处理,番荔素为氯仿萃取提出,再以90%乙醇(甲醇、丙醇或异丙醇)己烷(或石油醚)分配处理氯仿取提物,最后将90%乙醇提取物以硅胶吸附层析,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醚或乙酸乙酯)-甲醇(98∶2~90∶10)洗脱,收集最先洗出部分(~70%),可使总番荔素含量富集至90%,其工艺流程见图1。番荔素的质量控制方法
1.比色法测定总番荔素含量:本法基于番荔素分子中含有一个α,β-不饱和γ-内酯环,在乙醇溶液中能与3,5-二硝基苯甲酸(2%)和氢氧化钠(5%)乙醇试剂显示桃红色反应,置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530nm下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回归方程:y=0.4048x-1.097×10-3线性范围:0.07~0.30mg γ=0.9999(相关系数)
表1比色法测定各提取物中的总番荔素含量
*数据为测量多次的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1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机械设备及其安装
- 下一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造吸水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