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止痛中药无效
申请号: | 98101448.8 | 申请日: | 199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3347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03 |
发明(设计)人: | 由运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由运果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痛 中药 | ||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治疗疼痛的药物并涉及其组方和实施。
迄今为止,在医学临床上治疗顽固性疼痛的药物多属化学合成,远期疗效均不满意,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甚则导致造血系统和肝、肾功能损害。其中三叉神经痛采用手术治疗的复发率高。近年来虽然有中药止痛药问世,但是对上述疼痛的疗效不确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止痛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顽固性疼痛持续有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纯天然止痛中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止痛中药的特征是:它的配方采用中医药学中有药理根据和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草药,组方有:川芎、白芷、白附子(或天南星)、白僵蚕、当归、细辛、蜈蚣(或全虫、白花蛇)、地龙、鸡血藤、黄芪、芍药、甘草、元胡(或夏天无),按中药炮制方法和药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加工制成。
组方中各味药物的作用是:
川芎辛温升散,上行头目,旁达四肢,下行血海,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辅以当归辛温行散,善化瘀血,助川芎活血之力。元胡活血利气,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现代药理研究,此三药能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冠状动脉、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在本方中可改善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以减少致痛性物质的分泌、释放。此外,川芎的中枢镇静、降压、抗组织胺和抗病毒的作用,以及当归抗炎、镇痛、保肝和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等免疫调节功能,有助于缓解疼痛、治疗原发病和减少副作用。
白僵蚕化痰散结、祛风止痛。白附子镇痉止痛、祛风痰。白芷、细辛疏风止痛。白芷尚能扩张冠状动脉,通窍“破宿血”;细辛又主“血不行”,善于入肾经发散少阴经之风寒而通络,并具有镇静、镇痛、局部麻醉、抗炎、抗变态反应、强心、扩张脑血管等药理作用。蜈蚣(或全虫、白花蛇)、地龙性善入络搜风而通络止痛,具有镇静、抗惊厥、降压等药理作用。六药并用,风、痰、瘀兼治,正合祖国医学关于痼痛多属风、痰、瘀血交凝脉络作痛之病机。
黄芪补气升阳助通络,兼防活血太过伤阳耗气。并能保肝护肾,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双向调节免疫反应。以之与当归的免疫促进功能协同,颇有助于疱疹后遗神经痛等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痼痛缩短疗程。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凉血祛瘀。取其酸苦微寒之性与成寒清热之地龙共同制约全方辛温之过;并与川芎相合,平肝气、生肝血、防止肝旺脾虚;又与黄芪、当归酸甘合化为阴,加之鸡血藤补血舒筋活络之功,可使气足血旺,久服伤正,亦可为年老体衰、血不养筋而经络不通者荣筋通络而止痛。
甘草调合川芎滞气,并与芍药相须以加强缓急止痛之功,又兼补脾益气护脾胃之用。
全方动静结合,血气兼顾,风痰瘀并治,内外风两疏,共奏活血祛风、化痰逐瘀、通络止痛之功,故而顽痛可愈。方中寒温相佐,行补兼施,肝脾肾同护,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并存,所以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本发明根据以上各药物的药理、药性,为方便临床应用,按照药典要求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冲剂、膏剂、针剂等各种不同剂型,以及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用量单位。
使用本方能体现如下优越性:(1)通过与当前疗效较好的止痛药对照进行的数百例临床观察,该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包括手术后复发者)、周围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头痛(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风湿痹痛疗效满意,止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易复发。经临床初步分析,有效率达到97%。(2)本发明为纯天然制剂,依中医理、法、方、药组方,副作用少,临床观察中安全性检测未发现异常。(3)配方采用中药,原料来源广泛,制造方法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由运果,未经由运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1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芳香聚碳酸酯再回收的方法
- 下一篇:漂浮式潜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