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印键盘及其大字符集的广义特征编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2107.7 | 申请日: | 199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9988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宏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印 键盘 及其 字符集 广义 特征 编码 方法 | ||
申请号为98100688.4的发明中叙述了一种叫手印键盘及其编码技术的发明,在该发明中对一种具有真正自由风格的大字符集输入工具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仍存在如下不足:
1、按键标记的制作如采用导电片(或微型导电体)时,于说明书中给出了一个扫描电路的实例,但该实例由于需要检测电路的典型值故在实现时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此将给出另一个实例。
2、按键标记的制作如采用图像标记时,标记感知器采用手持式微型专用带光导纤维的图像扫描仪或数字相机,并能与OCR文字识别连为一体。在前说明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同时没有对活动标记的感知能力,使图像感知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在上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第八条,即“从按键的操作序列集到字符集的映射方法的特征是:采用手印语、手印标记、与模糊与非模糊的全息编码。”对全息编码方案没有详细论述,我们将再此对此具体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一、对导电片式手印键盘扫描电路的设计举例。
按键标记的制作如采用导电片(或微型导电体)时,当有多于一个的按键互相接通后,即表示按键被按下。扫描电路以一定的频率依次向各导电片发出检测信号,然后再于其它的导电片上检测信号以判断那些按键被按下。发检测信号前可以先判断一下有无收到其它导电片发来的检测信号,如有可以跳过该导电片。在用导电片制作按键时,如果按键数不多,比如仅有两只手指带按键,此时佩戴非常简单可以不用固定装置,与机器间的连接可以直接用导线。按键可分为主动方与被动方,被动方的按键之间不能相互按,它们只需接受信号而不需发送信号。如导电片太易互相接触而造成误按键,此时可以在某些导电片周围加一圈具有弹性的防护圈,当按键相按时必须先把防护圈压下或压开方能相互接触而导通。
下面特别强调一下按键辅助物的设计。辅助物可以看成是手上按键的扩充,在其上以一定方位与形状分布着若干被动按键。辅助物除了作为按键外,它本身还可兼有其它功能。如笔的功能、工艺品的功能、茶杯的功能、稿纸架或书架的功能等等。辅助物形状的上下、左右方位还与字符的方位相连系。比如我们可以制成一个九宫格式的稿纸架。其正面放稿纸,反面为按九宫格的方位分布的按键。录入时手拿稿纸,一边录入。九宫格还可以变形,比如把传统的内外结构变成上下形,上面代表字的外面,下面代表字的里面,或把九宫格变为三个长方体,左、中、右放到长方体的前与左、右两侧上,把上中下与上中下三个长方体上对应。这样变形后九宫格即可放到如笔这样的一类物品上。辅助物上的被动式按键也可以制成点阵形式,比如分辨率为n×m,则x轴与y轴上的分布n与m键。键的形状为长条形,上有突触状按键(整个板面从外观上看也可以是平整的,以便于象“黑板”一样书写)。在用导电体制作阵列式按键时,x方向与y方向的键交织而放,相互间用绝缘层分开,就象多层印制板电路一样。由于这些键是被动键,一般它们不需要发送检测信号,可以用移位寄存器等通过定时采样它们的状态并移位截成一定长的串向机器发送来制成它们的扫描电路。这样的辅助物不仅可以起按键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画笔与鼠标的作用。如果指上的导电体按键用软质的导电材料制成,它辅助物的接触面积与压力有关,则可以模仿毛笔、油画笔一类绘画工具。如果把画板辅助物的表面划分若干区域,让每一区域对应一定的信息,比如笔画、部首等还能让画板起特殊键盘的作用。
二、带图像摄录装置的手印键盘工作台。
我们于此所说的工作台包含台式计算机与手提式计算机两种。我们于此发明中需若干图像摄录头,作为输入装置。当然也可以用单个摄录头,此时会有一些不便之处。用于手印键盘的摄录头上须按一架子,架子与摄录头的距离根据摄录头焦距的需要设定。架子上须有若干眼孔,眼孔的大小与手指的指腹相应,眼孔上还可以有一个开关,如感应式开关,当手靠近时通知计算机按键已被按下,同时读取孔眼中手指上的图像信息。摄录头还可以同时扫入图像文字信息,通过OCR文字识别器输入文字。通过这样的方式计算机的使用方式可以很大地改进。改进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宏,未经胡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2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超薄异形叶轮叶片技术
- 下一篇:滚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