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输熔化硫方法及其相关运输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8102498.X | 申请日: | 199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20333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30 |
发明(设计)人: | M·克里贝;A·霍布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DSD加气及加油站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曼弗雷德·克莱贝尔 |
主分类号: | F17D1/18 | 分类号: | F17D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棠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熔化 方法 及其 相关 运输设备 | ||
1.输送熔化硫的方法,通过液态热介质加热管道(10)的表面,其温度要加热到硫的熔点之上,其特征在于:
a)用伴随石油管道(1)中的石油作为热介质,
b)在石油管道(1)运作阶段内的硫管道(10)至少必须和为提高输油压力而中间安装的泵站(7,8,9)中的一个相连结敷线,
c)热介质石油至少必须在泵站(7,8,9)中的一个泵站内再次加热并达到应提高到的压力值,
d)熔化硫(23)至少要在泵站(7,8,9)中的一个泵站使压力达到足够的输送压力标准。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油和熔化硫(23)运作段的开端(5)处,将石油输送量的一部分分流,作为热介质加热后送入热套管(13),在动作的终点,部分石油量再输入石油的总体量中。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介质的加热要烧掉一部分石油。
4.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热介质的石油至少一部分通过用于石油总量的和/或熔化硫和/或热介质的泵驱动的余热来加热。
5.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热介质使用的石油及至少(7,8,9)泵站内一个泵站的热材料的一部分与石油总量混合,再把石油量的一部分流,重新加热后作为热介质使用,再送入热套管(13)。
6.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介质的分离的量根据其压力和量的大小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硫(23)的温度在通过热介质时应保持在120℃至160℃之间,最理想是保持在125℃至157℃之间。
8.用带有液体热介质的热套管(13)的管道(10)输送熔化硫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a)输硫(23)管道(10)在输油泵(1)的运作段内至少要与提高输送压力的泵站(7,8,9)中的一个在输油管(1)内相连结敷线。
b)热套管(13)两接续部分(1a,10b,10c,10d)在泵站(7,8,9)中的一个泵站内通过输送泵(3,35)和热换器(18)的串联互相连结起来。
c)输硫(23)管道(10)的两接续部分(10a,10b,10c,10d)在泵站(7,8,9)中的一个泵站内通过输硫(23)泵(16)相互连结。
9.如权利要求8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输油和熔化硫(23)的运作段的开端(5)为输送部分石油安装一个分管道(17),在运作段终点的热套管(13)根据流量再与石油管道(1)相连结。
10.如权利要求8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选用燃烧发动机(4,33,36)作为输油泵的动力时,或作为热介质的动力时,燃烧发动机(4,33,36)的废气能量应可输送给为热介质的热交换器(18)。
11.如权利要求10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a)在带有为石油管道(1)的输送泵(3)的泵管道(2)内安装一个调节阀(20)。
b)热套管(13)通过用于硫(23)的管道段(10b,10c,10d)的热介质的管道(27)与运输泵(3)的入口侧相连结。
c)石油管道(1)的泵管道(2)在运输泵(3)的压力一侧通过分离管道(17)和热交换器(18)与输硫(23)分段管道(10b,10c,10d)的热套管(13)相连。
d)在分离管道(17)内安装一个热介质流量计(19a)通过此流量计,使通过石油泵管(2)的调节阀(20)的分流量可以控制调节。
12.如权利要求8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热套管(13)的两个分段(10b,10c,10d)通过第二输送泵(35)及热交换器(18)相互连结起来。
13.如权利要求10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热介质的热交换器(18)在其初级侧至少要与以下热源之一相连结:
a)输油泵(3)的燃烧发动机(4)
b)用于热介质的输送泵(35)的燃烧发动机(36)
c)以石油为燃料的燃烧室(25,26)
14.如权利要求8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输硫管(10)要安装在输油管(1)的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SD加气及加油站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曼弗雷德·克莱贝尔,未经DSD加气及加油站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曼弗雷德·克莱贝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24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