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单向信道路由器及其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2798.9 | 申请日: | 199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241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鹰;王春芳;郭新明;秦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鹰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昕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信道 路由器 及其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由器及其传输方法,尤其是一种多单向信道路由器及其传输方法,属于数字通信领域。
目前在数字通信领域里,传统的路由器是在信息源与终端设备之间安装双向信道接口与数据总线构成,若干个路由器的接口与其对应相连的电缆上的其它设备划分为若干个网段或子网。路由实际上是根据路由信息包指明的路径参数(通常是根据最短路径或费用等设定参数),由路由器智能根据某一参数选择信息传输路径的仪器,路由选择是在若干个网段或子网之间进行的。这种的传统的路由器及其传输方法只能适用双向信道传输,传输数据效率低,且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传输效率高,且传输成本低的多单向信道路由器及其传输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多单向信道路由器,是在信息源与终端设备之间路由器数据总线上安装双向信道接口并且安装一组单向信道发送口构成。一般情况下,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向下行信道、一个或二个双向信道构成。传输时,多单向信道路由器是在本身的多个单向信道上进行路由选择(包括双向信道中的下行信道)。当客户端欲调用某个文件时,由客户终端设备发出一个命令通过双向信道传到信息源,该命令将欲调用文件打成许多文件包,每个文件包又分为许多帧传到多单向信道路由器上,在多单向路由器上通过某个参数,例如:信息流量参数、通讯协议、信道费用、所需速率、信号服务质量、数据类型、文件类型、帧格式、校验方式等参数对单向信道进行选择,选择单向信道的数据在传输前可能会进行协议或帧格式的的变换,也可能不进行变换。数据通过单向信道到达终端设备单收口后进入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中,由帧组成文件包,文件包再组成文件,完成了整个传输过程。
本发明传输效率高,特别是在上行与下行信道数据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真正实现了非平衡传输;使用本发明多单向信道路由器及其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成本只是已有技术成本的1/10-1/5。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1为本发明多单向信道路由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与相关设备连接框图;
附图3为本发明传输方法流程图;
附图4为本发明用于广播电视网传输数据流程图。
如图1所示,一种多单向信道路由器,是在信息源与终端设备之间路由器数据总线10上安装双向信道接口9并且在数据总线10上还安装一组单向信道接口3构成。一般情况下,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向下行信道、一个或二个双向信道构成。传输时,多单向信道路由器是在本身的多个单向信道上进行路由选择(包括双向信道中的下行信道)。如图2所示,当终端设备6欲调用某个文件时,由终端设备6发出一个命令通过双向信道7传到信息源1,该调用文件被打成许多文件包,每个文件包又分为许多帧传到多单向信道路由器上2,如图3所示,在多单向信道路由器2上通过某个参数,例如:信息流量参数、通讯协议、信道费用、所需速率、信号服务质量、数据类型、文件类型、帧格式、校验方式等对单向信道进行选择,选择单向信道的数据在传输前可能会进行协议或帧格式的的变换,也可能不进行变换。数据通过单向信道4到达终端6的单收口5进入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中,由帧组成文件包,文件包再组成文件,完成了整个传输过程。例如,如图4所示,由终端设备发出一个命令通过双向信道传到信息源调用一个广播文件,该调用文件采用多点广播协议打成许多文件包传到多单向信道路由器上,路由器根据文件的协议(如多点广播协议、DVB广播协议、TCP/IP协议)选择单向信道广播,从多单向路由器的单发口经过单向信道传到每个终端的单收口,然后进入终端的计算机中。双向信道5可以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电话拨号网络、X.25、ISDN、DDN、ATM、帧中继等。单向信道4可以是某条物理信道,如有线电视网中的单向广播电缆;也可以是根据频分或时分电路中的某一个信道,如有线电视网的电缆,根据时分或频分电路又可分为多个单向信道;单向信道4还可以是码分电路中的某个信道或波分电路中的某一个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鹰,未经王海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2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