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运输散装沥青的加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2856.X | 申请日: | 199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4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生;李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3/10 | 分类号: | C10C3/10 |
代理公司: | 交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严菊芬,张丽萍 |
地址: | 20008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运输 散装 沥青 加热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液体输配领域,是一种对被运输货物进行加热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散装沥青的运输。
在散装沥青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散装沥青的温度不能过低,否则沥青凝固后就无法装卸,所以通常需要在运输途中进行加热保温,目前,散装沥青运输途中,其传统的加热方法不外乎二种,其一是在运输载体上用燃油锅炉加热后,向加热管提供200℃~250℃高温的循环导热油,对所装运的散装沥青进行加热,以保持散装沥青的温度不至于凝固。即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随同运输载体一起移动;其二是在沥青的陆上装卸点建立热油加热站,即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都固定在陆上装卸点,当需要对沥青进行加热时,由加热站热油锅炉将高温导热油送至运输载体直接对沥青进行加热。
显然,上述这二种传统的运输散装沥青的加热方法都存在明显不足之处:
1.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随同运输载体一起移动,这种加热方法技术要求高,维修保养困难。因为用于这种加热方法所安装的燃油锅炉是一种技术上比较先进的加热导热系统,主要部件都是进口的,由于是采用热油导热传热,比传统的蒸汽导热传热在技术上、安全上要求更高,以致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增加,设备维护难度高;
2.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都固定在陆上装卸点,这就使得散装沥青在运输过程中沿途必须经常停靠装卸点,以使散装沥青沿途能及时得到加热,不致凝固,这种加热方法使运输距离受到限制,无法提高运输效率。
3.上述二种加热方法,由于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造成设备上的浪费,而且由于增加了加热设备使得运输载体减少了有效装载容积,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综上所述,鉴于沥青是属于一种在运输途中需要进行加热保温液体,则需要配备可满足其温度要求的加热设备、燃油及其他一些附加设施。故导致运输成本一直据高不下,运输效率无法提高,运输安全得不到保证。
最近几年,进口散装沥青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为了能降低散装沥青的运输成本,减少船舶在运输途中因加热保温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提高运输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散装沥青的加热方法,以分体加热方式来解决现有技术上述缺点与不足,不仅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还可减少散装沥青在运输途中的不安全隐患。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所提供的加热方法,其关键是采用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分体安装的方式,并在它们之间以通用的快速铰接头与两分体铰合连接而成,这种通用的快速铰接头可以采用耐高温金属软管焊上法兰盘即成。将其中的加热设备固定在陆上装卸点,热交换设施保留在运输载体上,这里所指的加热设备包括热油锅炉、循环泵和卸货点的热油管,所指的热交换设施包括运输载体上的加热管。在运输散装沥青途中只保温不加热,当沥青运至卸货点后,在卸货点的热油管和运输载体上的加热管之间以通用的快速铰接头连接,由卸货点的热油锅炉通过循环泵、热油管及快速铰接头向运输载体上加热管提供200℃~250℃高温的循环导热油,一般10~24小时就可迅速将100℃的散装沥青的温度提高至160℃,再通过货油泵卸货至贮油罐。
本发明的优点:
1.由于运输载体上不需安装燃烧设备及热油锅炉等附加设施,可最大范围地利用了船上的有效装载容积;同时,增加了船舶的安全性并大大地方便了设备的维修保养。
2.采用分体加热的方式,所以加热设备与热交换设施无须一一对应,增强设备的通用性,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了船舶本身的成本和折旧。
3.由于热交换设施被保留在运输载体上,故不用担心沥青会凝固,运输距离就不受限制,可极大地提高运输效率。
上述这种分体加热方法,可广泛适用于水路、铁路及公路运输,尤其适用于船舶与船舶之间的加热。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一是本发明的分体加热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一,当运输散装沥青到达卸货点时,首先在卸货点的热油管3和运输载体上的加热管6之间接上通用的快速铰接头,该快速铰接头采用耐高温金属软管4焊上法兰盘5即可;由卸货点的热油锅炉1通过循环泵2、热油管3、耐高温金属软管4,法兰盘5将加热所需要的循环导热油送至运输载体上的加热管6,迅速提高散装沥青的温度至160℃,再通过货油泵7卸货至贮油罐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中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2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