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清洗上光剂无效
申请号: | 98102882.9 | 申请日: | 199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辉;李永红;李煜;张荣乐;曾朝辉;王海荣;周敬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G1/08 | 分类号: | C09G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山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树巍,卫凌秋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清洗 上光 | ||
本发明属于洗涤剂类,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清洗上光剂。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体易被尘埃、泥土和废气污染,为了保持车辆的清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就需要经常使用各种去污剂和擦亮剂,擦拭、去污、上蜡。目前,国内一般车辆清洗所用的洗涤剂多数是通用型清洗剂,如洗衣粉、肥皂和洗洁净等,此类产品的pH值一般在10.3-10.9之间,而汽车油漆耐酸碱承受力的pH值在8.0以下,因此长期使用pH>8.0的清洗剂,虽洗去了车身表面的灰尘,但对漆面造成了不同的损害。而少数专用型汽车清洗剂功能较为单一,有的只有清洁功能,用后还需打蜡抛光。某些具有上光功能的清洗剂,其使用效果又不是很理想,资料中,诸如汽车清洗、上光的配方有很多,但使用起来却不尽人意。如詹益生编著的《(化工小商品生产法》(第二集)中列举的汽车洁亮剂,其配方为:三乙醇胺240g,白油6升,油酸600g,硅藻土粉450g,水23升,按此配方制得的清洗剂,也能达到一定的清洁、上光作用,但却不能起到抗静电、防尘作用,而且汽车车身再次清洁起来比较困难。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抗静电、防尘作用的车辆清洗上光剂。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熔化后的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和溶于水的油酸,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9)醚、三乙醇胺、聚乙二醇及羧甲基纤维素,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依次加入混合,加热至80-90℃,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清洗上光剂组成为(重量百分比)
固体石蜡 0.1-4.0%
液体石蜡 0.5-10.0%
油酸 0.1-2.0%
羧甲基纤维素 0.2-4.5%
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 1.0-20.0%
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9)醚 0.5-10.0%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0.1-2.0%
三乙醇胺 0.5-2.5%
聚乙二醇 0.5-10.0%
水 35-85%
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一定量的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将二者合并加热至熔化;
(2)分别称取适量的油酸、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9)醚、三乙醇胺、聚乙二醇溶于适量水中,加热至80-90℃,搅拌均匀;
(3)将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分别溶于适量水中,待用;
(4)将(1)、(2)合并,在恒温(80-90℃)下搅拌均匀后,再将(3)溶液加入其中,将水量加足至100%后,充分搅拌,即得产品。
本发明主要用于车辆的清洗上光,也可用于办公桌、门窗、家用灶具的清洁上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多功能作用。即清洁及上光双重作用,使车辆光亮如新。
2.有抗静电、防尘、防锈蚀功能。浮尘极易掸掉,遇水光泽不变。
3.产品的pH值为7.5,所以对车辆漆面无任何损伤。
实施例1
(1)称取固体石蜡20g,液体石蜡1200g,将其合并加热熔化;
(2)分别称取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1100g,油酸70g,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9)醚1100g,三乙醇胺80g,聚乙二醇200g,溶于适量水中加热至80-90℃,搅拌均匀;
(3)将羧甲基纤维素300g,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120g,分别溶于适量水中,待用;
将(1)、(2)合并,恒温(80-90℃)搅拌均匀后,再将(3)溶液加入其中,将水量加至100%(用水9升),充分搅拌,即得产品。
实施例2
(1)称取固体石蜡80g,液体石蜡400g,将其合并加热熔化;
(2)分别称取油酸100g,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1900g,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9)醚200g,三乙醇胺100g,聚乙二醇508g,溶于适量水中加热至80-90℃,搅拌均匀;
(3)称取羧甲基纤维素200g,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200g,分别溶于适量水中,待用;
将(1)、(2)合并,恒温(80-90℃)搅拌均匀后,再将(3)溶液加入其中,将水量加至100%(用水9升),充分搅拌,即得产品。
实施例3
(1)称取固体石蜡400g,液体石蜡200g,将其合并加热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2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施工平台
- 下一篇:一种利用红心萝卜提取天然食用萝卜红色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