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个人邮政通信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8103072.6 申请日: 1998-07-27
公开(公告)号: CN1243373A 公开(公告)日: 2000-02-02
发明(设计)人: 邹清华;路宝晶 申请(专利权)人: 邹清华;张淑荃;陈建民
主分类号: H04L29/00 分类号: H04L29/00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世长
地址: 100876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个人 邮政 通信 系统
【说明书】:

发明一般涉及邮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来建立面向个人的邮政通信系统。

当前的邮政通信系统是面向地址递送的,概括说来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第一类是由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及通信地址频繁变更带来的问题。由于现在邮政通信系统是面向地址递送的,这种通信地址频繁变更带来了两方面的具体问题:对寄件人而言,必须准确详细地知道收件人的当前地址,否则无法投递;对收件人而言,每当发生地址变更时,必须及时通知所有联系人,否则可能与他们失去联系。

第二类是邮件的消息系统极端落后。表现在:

1、对于寄件人,无法查询寄出邮件的所处位置及运送情况

2、对于收件人,无法预先知道待收邮件的情况

除此之外,现在的邮政系统无法为收件人进行地址保密,收件人除非公开自己的详细地址,否则无法接收邮件。并且现在的邮政系统也无法为用户提供来件分类、黑名单等许多增值服务。

我们提出的个人邮政通信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来实现面向收邮件实体(个人或单位)而不是具体地址的邮政通信系统。

在个人邮政通信系统中,每个接收邮件的实体都赋予一个也可多个简单易记的编码,称个人邮政代码,寄件人只须写明收件人的一个代码,邮政系统就能根据它查出收件人在数据库中登记的对应该代码的邮件投递详细地址,从而完成邮政递送过程。与当前的邮政通信方式不同,个人邮政通信系统有以下主要优点:

1、利用收件人的简单易记的通信代码而不是收件人的复杂难记的详细地址来通信。

2、收件人的通信代码可以一辈子不变,因而只要知道收件人的这一通信代码,我们不必知道他身处何方就能与他进行邮政通信。

3、收件人负责向邮政局更新自己的当前收件地址。与传统递送方法不同,是收件人而不是寄件人负责告诉邮政局详细的收件地址。

4、收件人可以在地址保密的情况下接收邮件。

5、收件人可有多个个人邮政代码,分别对应不同类的邮件,从而达到对邮件分类的目的

6、易于利用现代的电子通信手段如Email实现来件预通知,寄件查询等用户要求。

7、可对待收邮件进行预处理,如拒收等

8、易于实现各种增值服务。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示出了一种正式个人邮政代码的编制过程;

图2示出了个人邮政信件信封的示范写法;

图3示出了个人邮政通信的一般投递过程;

图4示出了个人邮政信息查询与修改的途径;

图5示出了个人邮政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个人邮政代码:

个人邮政代码是个人邮政通信的代号,它必须在个人邮政通信系统覆盖的范围内唯一地标识出一个用户。我们可以用数字号码,如用户身份证号码,电信上的个人通信号码等等作为个人邮政代码,但是这些数字号码很难记住,因此不便用来作为个人邮政代码。实际上可以有很多种编码方法,这里我们不作详述。只要编码简单易记,邮政部门认可并统一采纳后即可用于个人邮政通信。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可行的个人邮政代码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个人邮政代码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类。通常情况下,正式个人邮政代码是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通信需要,它是为基本个人邮政通信而设计的,每人一般只有一个。非正式个人邮政代码是为附加的个人邮政通信功能而设计的,它的构成限制较少,每人可申请多个。

正式个人邮政代码是用个人出生地名(也可规定为户口所在地名),姓名,生日来组成,其编制过程如图1所示,个人邮政代码为

<出生地区名>+<姓名>+[生日]

其中,

<>,表示必选部分,即出生地区名与姓名是必须的。

[],表示可选部分。只有当出生地区名与姓名都有重复时才附加生日以示区别,如若再有雷同,则表示生日的四位数字可按一定算法另行选定。

出生地区名以电话网的本地网为单位,当前一般以地区级行政区为单位,即以长途区号为单位。省会级城市直接用名字,地区名前加省名。如北京,南昌,江西九江,广州,广东中山,等等。

生日,用月日表示,如十月二十九日表示为‘1029’。

用户初次登记时一般个人邮政代码选为:

出生地名+姓名(注:参见上述)

若已存在该代码,则选为:

出生地名+姓名+生日

若此时仍有冲突,按一定算法选一无冲突的四位数字,即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清华;张淑荃;陈建民,未经邹清华;张淑荃;陈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3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