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扒渣机无效
申请号: | 98103174.9 | 申请日: | 199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225300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1 |
发明(设计)人: | 贺地求;陈明镛;赵啸林;崔鲁川;高云章;余华璋;李建平;谭鹤群;易幼平;刘光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贵州铝厂 |
主分类号: | B22D43/00 | 分类号: | B22D43/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翔 |
地址: | 41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扒渣机 | ||
本发明属于电解铝铝锭连续铸造的专用设备。
在线逐模扒渣在铝锭连续铸造生产中是一道重要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铝锭的产品内部和表观质量。由于该工序持续时间长、工作条件差,操作者需弯着腰冒着高温熏烤,在全自动连续铸造生产线上人工扒渣,因此,采用机械设备来实现自动扒渣是各电解铝厂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实际生产的急需,研制与全自动铝锭连续铸造生产线配套的自动扒渣机,以替代人工扒渣,它不仅能够连续运作,扒渣、捞渣干净,不粘铲,提高铝锭产品质量;而且能够适应高温、尘埃和铝水飞溅的工作环境;并且其驱动能源和润滑方式均符合现场安全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底座1上由调节螺栓30支承着调整台2,台车7沿固定于调整台2上的两根圆导向轴4,由同步气缸3驱动作前进和快速返回运动,转盘8位于台车7之上,由转位气缸27驱动,扒渣臂转位90°;
在转盘8上安置同步摆杆6,安置以两平行导杆12为骨架的扒渣臂,支承扒渣机构和冲渣机构以及驱动扒渣臂作升降运动的提铲落铲机构:即两根平行导杆12通过主动曲柄20与转轴19相联、通过从动曲柄18与支座32相联,主动曲柄与从动曲柄另一端落在支承块31上,两者支承块等高,后者支座中心低于前者,构成不等边四杆机构,扒渣臂的一端安装着由冲头22、齿轮齿条机构11组成的冲渣机构,另一端设置平衡扒渣臂两端质量的配重16;扒渣臂中部安装有冲渣气缸14和扒渣气缸28;定铲23位于冲头22一侧,铲面垂直铝液液面,动铲21装在作其导轨的导杆12上,铲面与铝液液面成约45°,调节螺栓30调整渣铲21和23的吃入深度,动铲21由气缸28驱动移向定铲完成扒渣;扒渣臂由装在转盘8上的升降气缸17驱动转臂15带动转轴19完成提铲落铲;
倒渣机构由渣斗24与倒渣气缸9组成与扒渣臂相对应安装在铸造机另一边。
上述机构组成本发明扒渣机。
所述动铲21开有孔。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本发明扒渣机的主视图;
图2:图1的侧视图;
图3:图1的俯视图;
图4:扒渣机的动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扒渣机处于初始位时的侧视图;
图6:扒渣机工作循环框图。
图1、图2、图3描述了本发明扒渣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状况。在底座1上由可调节螺栓30支承着调整台2;台车7沿固定在调整台2上的两根圆导向轴4,由同步气缸3驱动作前进和快速返回运动;转盘8位于台车7之上,由转位气缸27驱动扒渣臂转位90°,以便设备维修。转盘8上设置同步摆杆6,以摆杆止推方式工作,工作原理与棘爪类似。工作时,铸机输送链26连续向前匀速运动,当台车7在同步气缸3推动下前进时,摆杆6的止推面贴紧铸机输送链26上的滚轮5,使渣铲与模腔25的中心对正,同时使台车7与铸机输送链26同步运动;当台车7返回时,同步摆杆6上的斜面会越过已扒模所对应滚轮快速返回。
转盘8上设置提铲落铲机构驱动扒渣臂作升降运动,扒渣臂以两平行导杆12为骨架,支承扒渣机构和冲渣机构等。
扒渣机构由定铲23、动铲21和扒渣气缸28组成,一次能同时扒两个模的渣。扒渣时,定铲23位于铸模的一端,铲面垂直于铝液液面,动铲21位于铸模的另一端,与铝液液面成约45°,两铲均伸入液面约30mm,落铲后,动铲21从模腔的一端扒向位于另一端的定铲23,即从B→C,把悬浮在液面上的铝渣扒至两铲之间,提铲并冲渣后,动铲21返回,即从D→A。由于动铲21与定铲23均采用无齿结构,两铲合拢后,其底边构成线接触,防止捞渣时铝渣泄漏,扒渣时,铝液从动铲21上的孔中流过,具有抑制铝浪,防止铝锭起飞边的作用。
冲渣机构由冲头22、齿轮齿条机构11和冲渣气缸14组成。扒渣并提铲后,位于定铲23和动铲21间楔形空间上方的冲头22,由冲渣气缸14驱动经齿轮齿机构作上下往复运动,动铲21与定铲23在各自扭簧13和10的弹力作用下,铲面分别紧贴冲头22的两侧刃,将由两铲扒起的渣冲入渣斗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贵州铝厂,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贵州铝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3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分量配料(调整)法
- 下一篇:贵刁型面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