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压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复合膜无效
申请号: | 98106151.6 | 申请日: | 199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95674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14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德彦;杉正浩;田中泰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06;B32B2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压 丙烯 丁烯 共聚物 组合 使用 复合 | ||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作为复合膜层压层的层压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组合物,并涉及使用所述组合物形成的复合膜。
结晶聚丙烯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耐冲击强度和耐寒性;光学性能如光泽和透明性以及食品卫生性如无毒、无气味。尤其在食品领域中,结晶聚丙烯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结晶聚丙烯膜的热合温度高,热合温度范围小,存在着热合部分的焊接和熔融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结晶聚丙烯膜的上述热合问题,在实践中常在结晶聚丙烯膜的表面上层压成型(laminate molding)一层树脂层作为热合部分。
业已对用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各种树脂进行了研究。对用于形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的要求有:
(1)热合温度明显低于基材的热合温度;
(2)具有高的热合强度;
(3)具有要求的与基材的粘附性;
(4)透明度与基材相同或更高;
(5)在储存时不会粘连;
(6)不会与制袋夹具和装料夹具发生粘附;
(7)具有高的抗刮性;以及
(8)热合强度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用作能形成作为热合部分的树脂层的树脂。已知这种共聚物具有优良的透明度和低温热合性,并具有较好的抗粘连性。
在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层压在结晶聚丙烯膜的表面上时,提高层压速度会产生成型问题,如增加波动(膜起伏)和缩幅。为了解决这些成型问题,提出了将低密度聚乙烯与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共混在一起(参见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54(1979)-120656)。
但是,近年来,外包装机的速度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本领域中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复合膜层压成型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组合物,所述复合膜不仅能在低温下进行热合(即具有优良的低温热合性),而且具有优良的抗粘连性,还迫切需要开发上述复合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层压成型具有优良低温热合性和抗粘连性的复合膜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组合物,并提供所述复合膜。
本发明的层压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组合物包括50-97重量%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A)和50-3重量%低密度聚乙烯(B),
所述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A):
(1)包括50-95mol%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和5-50mol%来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
(2)熔体流动速率(根据ASTM D1238在230℃,2.16kg负荷下测得)为0.1-40g/10min;
(3)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最大为3;以及
(4)表示共聚物单体链分布的无规度参数B值为1.0-1.5,所述低密度聚乙烯(B):
(1)熔体流动速率(根据ASTM D1238在190℃,2.16kg负荷下测得)为1-30g/10min;和
(2)密度不大于0.940g/cm3。
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
所述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A):
(4)表示共聚物单体链分布的无规度的参数B值为1.0-1.3;
(5)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Tm)为60-140℃,所述熔点Tm和1-丁烯结构单元的含量M(mol%)满足下列关系:
-2.6M+130≤Tm≤-2.3M+155
(6)具有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C(%),所述结晶度与1-丁烯结构单元的含量M(mol%)满足下列关系:
C≥-1.5M+75,
所述低密度聚乙烯(B):
(3)熔体流动速率(根据ASTM D1238在190℃,2.16kg负荷下测得)为1-25g/10min;
(4)密度为0.915-0.935g/cm3。
所述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A)可由丙烯和1-丁烯在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共聚制得,
所述烯烃共聚催化剂包括:
(a)具有下列通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6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炼钢电弧炉中产生-泡沫炉渣层的方法
- 下一篇:金属材料连续制备方法及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