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纹辊的上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106274.1 | 申请日: | 199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949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M·S·赤罗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ATN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10 | 分类号: | B41F31/10;B41F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法国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纹辊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网纹辊上墨的装置。
柔性版印刷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一种所谓苯胺网纹辊来确保油墨的适当分布。
相对于利用两个平滑滚筒的碾压压力来分配墨量的旧有装置而言,采用网纹辊这种设备的优点在于,无论印刷速度多大,油墨膜的分布都更为均匀。
这主要是因为网纹辊上的凹槽的容量恒定。
用网纹辊改善油墨的分布的第一种方案是增加一块刮板,无论印刷速度多大,它都能严格地除去多余的油墨,这比用一个普通的干燥滚筒要强得多。
第二种改进方案是安装一个第二刮板,以便形成一个封闭的装有循环的加压油墨的供墨腔,这样可以:
1、防止油墨溢流,并从而保持柔性版印刷机的清洁;
2、借助腔室内油墨的压力促使油墨进入网纹辊的凹槽内。
但是现有装置的缺点在于可能印出虚影。
做出本发明是基于认识到上述问题是由于如下原因造成的:
网纹辊使储存在凹槽中的油墨涂布在印版的印刷表面上,从而形成所印图像的阴图。
排空油墨后的凹槽内充入了空气,从而空气进入封闭的腔室中。
在腔室中循环的油墨的压力必然将这些空气排出,并随多余的油墨一起经返回开口排放出去。
但是我们发现,网纹辊的旋转速度越快,通过油墨的压力排放储存在凹槽中的空气的时间也就越短,从而导致网纹辊不能完全着墨。
带凹槽的装置与印版滚筒之间的比率通常不是1∶1,因此可能会错印以前印过的图像,这种缺陷就是所谓“重印”,即虚影。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更好、更快地排放出空气。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一种如Kbler等人在美国专利US 5005476中公开的上墨组件,但是该上墨组件不能克服上述缺陷。
为确保均匀上墨,本发明的为网纹辊上墨的装置的特征是,在封闭腔室中设置有一个压力辊,该腔室处于两块刮板之间,这两块刮板使所述封闭腔室中的加压油墨形成薄层。
下面的详细说明将表现出本发明的许多其它特征。
附图表现了作为非限定性实例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为凸圆的网纹辊上墨的现有技术的封闭腔室的正剖图。
图2与图1一样也是一幅正剖图,但它表现了本发明的油墨分层装置。
在附图中,标号1是所谓的苯胺网纹辊,标号2是除去多余油墨的出口刮板,标号3是用于密封的入口刮板,标号4是封闭腔室,其中设有加压油墨的入口5,标号6是油墨流经刮板2和3之间的封闭腔室后的返回开口。
如图2所示,压力辊7设置在封闭腔室中,它带有橡胶涂层,还包括在支承件9中旋转的轴8,该支承件9在封闭腔室中的一个壳体10中滑动。弹簧11使该压力辊7压靠在网纹辊1上。
封闭腔室中的加压油墨从入口5流入网纹辊1与压力辊7之间,在弹簧11的压力作用下,于网纹辊1和压力辊7之间油墨形成层状的薄膜。
油墨的粘度越小,分层的薄膜就越薄。因此,其粘度比油墨粘度小1000倍的空气实际上被完全地排出去。
此后,被排出的多余油墨及空气经返回开口6被排放出去。
出口刮板2最终刮过凹槽表面,此时这些凹槽中存有的空气已被清除出去。
本发明不限于图示及详细说明过的实施例,这是因为在不脱离如下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TN公司,未经ATN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6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信号发送和接收装置
- 下一篇:具有低功率方式的显示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