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力的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106802.2 | 申请日: | 199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30694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光 |
主分类号: | G01V7/00 | 分类号: | G01V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94 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物理测定仪器技术、特别是一种力的测定装置。
现有物理测定仪器中,科学家们制造了离子加速器,用于观测微观世界,例如:各种粒子;另一方面,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宙宇中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但是,它们均未能测定出地球存在的磁旋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相关技术的不足而提供能测定也地球存在磁旋力的一种力的测定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地球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区域中的海洋表面固定地放置一个密封罐,长度为100~1000公里,直径为1~1000米;罐的两端分别朝向东和朝向西,罐体呈直线形放置,与赤道平行。罐内装有空气,其密度和压力与该位置的大气相同,被密封着。在罐的两端分别安装着现有的空气密度和压力测定仪,用于测定罐内两端的空气密度和压力。工作时,人们会观察到地球存在的磁旋力推动罐内空气自西向东移动,导致东端内空气密度和压力比西端的大。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测出地球存在的磁旋力。因此可以推测宇宙中各银河系、太阳系、恒星和行星都存在各自的磁旋力。地球的磁旋力推动云块和月球的运动,太阳的磁旋力驱动其各行星作轨道地绕太阳自己运动。特别适用于物理学测定地球的磁旋力。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图1是本发明原型实施例的示意简图。
图2是磁旋力形成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上述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细节和工作情况。
本发明由密封罐2、罐内空气3、空气密度和压力测定仪1、4组成。密封罐2的长度为100-1000公里、直径为1-1000米,直线地放置于地球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的海洋表面,与赤道平行。罐的东西两端分别安装空气密度和压力测定仪1、4,保证能测定罐内空气3在罐内东西两端的密度和压力,罐内空气3呈被密封状态,其压力和密度与同一位置的大气空气密度和大气压相同。这些都采用现有相应技术制成。
工作情况是,地球磁旋力F沿箭头方向作用于空气3中的分子,自西向东移动,结果西端的空气密度和压力测定仪1测得罐内空气3的密度和压力比东端的空气密度和压力测定仪4测得的空气密度和压力小。见图1。
地球磁旋力形成的原因见图2。
本人以为,宇宙存在一种最基本的介质,称为宇宙基态液5,形象地说它是一种超微观的液体;宇宙中所有天体均悬浮于宇宙基态液5中,地核6作A方向高速自转,作用于宇宙基态液5,字宙基态液5被地核驱动也作A方向旋转,地核6表面与宇宙基态液5之间形成负压区7,悬浮于宇宙基态液5中的物质9(例如空气分子、原子、石块、铁块等)会随着宇宙基态液5作A方向的旋转而绕核旋转,同时又因负压区7的负压作用而随宇宙基态液5由相对界面8迅速向地核6移动而向地核6表面移动,呈现出被吸引的特性,磁旋力运动方向表现为B方向,最终形成涡旋运动状态。
本人把这种由核高速自转而驱动物质作绕核旋转又被核吸引的作用力称为磁旋力。这种力不但存在于地球、太阳、银河系中,而且也存在于原子中。
地球的磁旋力驱使云块、月球作绕地球的旋转,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同样道理,太阳系中太阳核产生的磁旋力驱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行,各星球的运行方向均与太阳自转方向相同。银河系的磁旋力导致了银河系中各天体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分布成涡旋状。这在许多天文照片中得到证实。
地球上的云块围绕地球运动的现象被中国的卫星云图所证实。见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台每星期五的14时发播的中国气象局的国家气象预报及分析节目。
从英国物理学家C.W艾伦编杨建译《物理量和天体物理量》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11月第1版第179页的数据看,太阳的磁旋力与各行星相对于太阳之间的距离成反相关规律,即星球距离太阳越近则受太阳磁旋力的作用就越大,星球运行速度也就越大,反之,星球与太阳距离越大,受太阳磁旋力作用就越小,其运行速度就越小。例如水星运行速度为47.89公里/秒,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57.9百万公里,而冥王星与太阳距离为5946.00百万公里,其运行速度仅为4.74公里/秒。
地球磁旋力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还表现有:导致赤道逆流的形成;导致陆地板块漂移现象;导致了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光,未经冯建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6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