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98107426.X | 申请日: | 1994-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224253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8 |
发明(设计)人: | 矢吹博幸;松尾道明;佐川守一;牧本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器 | ||
本申请为1994年10月5日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94117206.6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特高频(UHF)~超高频(SHF)频段通信装置和计量设备用的小型、廉价且平面化的滤波器,还涉及一种振荡器、滤波器中用的双模谐振腔,可在一个谐振腔形成两个频率,或起两级谐振的作用。
环形谐振腔滤波器为了减少辐射损耗,通常采用1波长环形谐振腔等,损耗虽小,但存在形状大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在一个谐振腔激励2个正交模的双模滤波器。下文说明以往的双模滤波器。
图6为以往双模滤波器的组成图。图6中,1为1波长环形谐振腔,2-5为装在电长度相互偏90°的位置上的耦合电容,6、7为输入、输出端子,8为移相电路。9、10为移相电路8的连接端子,连在该移相电路8上。
对组成如上所述的双模滤波器的性能进行说明。
首先,端子6上一输入激励信号,就由电耦合将该信号耦合到谐振腔1。环形谐振腔1上A点传播的信号波在位于电长度偏离18)°处的B点电场最大,并通过耦合电容4传播到端子9。在从环形谐振器1上A点电长度偏离90°处的C点、D点,电场为0,不传播到端子7、10上。同样,激励端子10时,有行波传至端子10。因此,证明1波长环形谐振腔滤波器1中存在不相互耦合的2个谐振模。这里,激励端子6,通过适当的移相电路8将传到端子9的信号波加在端子10上,则该行波仅传至端子7。据此,可组成从端子6输入的信号,通过端子9、10输出到端子7的单向信号传播电路。也就是说,端子6作输入端子时,端子7成为输出端子,可用一个1波长环形谐振腔实现2级滤波器。
然而,上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滤波器的通常特性只能与1波长环形谐振腔电长度所决定的固定频率相对应,其频率特性调整困难。存在的问题还有组成滤波器的各级谐振腔电长度为1个波长,加上级间耦合采用集中参数元件或传输线,因而滤波器难以小型化、平面化。
环形谐振腔滤波器为了减少辐射损耗,通常采用1波长环形谐振腔等,损耗虽小,但存在形状大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在一个谐振腔激励2个正交模的双模滤波器。
下文说明以往的双模滤波器。
图15为以往双模滤波器的组成图。图15中,101、102为1波长环形谐振腔,103~107为耦合电容,108、109为输入、输出端子。
对组成如上的双模滤波器的性能进行说明。
首先,输入端子108上一输入激励信号,就由电场耦合将该信号耦合到1波长环形谐振腔101。此谐振腔101上A点传播的信号波在电长度偏离A点180°的B点电场最大,并通过耦合电容5传至C点。上述谐振腔101上位于从A点电长度偏离90°处的C、D点,电场为0,无传播。因此,证明1波长环形谐振腔101存在不相互耦合的2个谐振模。
又,经耦合电容106传至1波长环形谐振腔102的A点的信号波先传至B点,再经耦合电容107依次传到C点和D点,最后通过电容104输出到输出端子109。此时,1波长环形谐振腔101、102的谐振频率取决于谐振腔的电长度。
据此,可组成从端子108输入的信号输出到端子109的信号单向传播电路。也就是说,端子108作为输入端子时,端子109成为输出端子,可用2个1波长环形谐振腔做成4级滤波器。
然而,上述组成中存在的问题是构成滤波器的各级谐振腔的电长度为1个波长,改善衰减特性需要增多滤波器级数,不能实现小形化。此外,还存在级间耦合采用集中参数元件或传输线,滤波器难以小形化、平面化的问题。
高频段振荡器、滤波器用的谐振腔中,就带状谐振腔或微带线谐振腔而言,1/4波长谐振腔体积小,所以广泛应用,但存在因高频接地的处理方法而造成谐振频率、空载Q值等特性不稳定等缺点。因此,提出采用双模谐振腔进行小形化的意图,该双模谐振腔利用在高频不接地的环形谐振腔中激励的2种独立模,在一个谐振腔形成频率不同的2个谐振频率或起2级谐振的作用。
这种双模谐振腔,熟知的例子有日本电子信息通信学会微波研究会技术资料MW92-115等记载的结构。
下文参照图27说明以往的双模谐振腔。
图27为以往双模谐振腔的斜视图,图12中201为由微带线形成的环状单线,202为集中参数电容,203为介质基片,204为接地导体。
该图中,单线虽为矩形,但其电特性和环形相同,这里仅说明矩形的。此外,线路也可用带状线或微带线,这里说明典型的微带线,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双模谐振腔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74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