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浸膏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98107696.3 | 申请日: | 199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8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珀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珀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32;A61K35/50;A61K35/37;A61P1/14 |
代理公司: | 新疆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塔西甫拉提 |
地址: | 832000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浸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涉及一种治疗中医虚劳等病的中药浸膏片及其制备方法。
它主要用于治疗胃寒肢冷腰痛、腿酸、不思饮食、困乏无力、阳萎早泄、遗精、尿频、崩漏带下、性欲减退等病症。中医理论认为肾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将摄入的饮食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物质,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专家认为肾是机体赖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物质基础。脾的运化功能与消化激素、蛋白质和糖代谢、造血系统、机体免疫力有着密切关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营养,后天之精则有赖于先天之精的不断蒸化。两者共存于机体中互为作用,互存互亡。
目前,临床上脾肾同病者甚多,研究者甚少,从上海中医文献馆情报研究所查阅的1954年至1995年全国中医界论述补肾治疗肾虚的优秀论文597篇,论述健脾治疗脾虚的优秀论文422篇,用补肾健脾治疗脾肾同虚的优秀论文仅15篇,这15篇中未见创立脾肾同治的新药,在医院单独用于健脾益气或温补肾阳药物较多,同步双脏的药物较少,其中治疗脾肾同虚病人的药目前疗效较好的是《健脾益肾强阳长寿丸》该药的药味多达38味,混合作成的丸,不易患者服用,成本也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药味精减、服用方便、成本低、补脾益肾、脾肾同治的中药制剂,中药浸膏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中医虚劳等病的中药浸膏片,它是由下列用量原料制成:
雪鹿茸 3g—30g 肉苁蓉 10g—90g 菟丝子 10g—60g
仙灵脾 12g—60g 紫河车 6g—30g
枸杞子 10g—60g 生地黄 15g—60g 山芋肉 10g—30g
红人参 6g—30g 山 药 10g—60g 炒白术 10g—30g
白茯苓 12g—30g 石菖蒲 9g—30g 三七粉 3g—24g
黑附片 6g—18g 山 楂 12g—60g 鸡内金 6g—24g
杜 仲 9g—30g 生甘草 9g—15g 酒黄柏 10g—30g
麦门冬 10g—30g 川牛夕 9g—24g 陈 皮 9g—15g
厚 朴 6g—15g 丹 皮 9g—15g
一种治疗中医虚劳等病的中药浸膏片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中的贵重药粉碎过筛,其它药物煎渣,浓缩,上述两类药物混合制粒,干燥,配料压片,糖衣过塑包装,外包装成品等步骤制成。
本发明以补肾壮阳药为君,以补气补血药为臣,以温里药,固涩药,消食药,活血化淤药为佐助药,选用苦寒的清热药作为佐制药,用淡渗利湿药和芳香开窍等药作为调合药,具体如下:
君药:鹿茸、大芸、菟丝子、仙灵脾、杜仲等;
臣药:紫河车、枸杞子、生地黄、红人参、山药、炒白术、白茯苓、麦门冬等;
佐助药:黑附片、山芋肉、三七粉、丹皮、川牛夕、山楂、鸡内金等;
佐制药:酒黄柏等;
调和药:石菖蒲、厚朴、生草、陈皮等。
上述诸药配伍协同作用,达到补肾健脾、脾肾同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脾肾同虚给予了针对性治疗,疗效可靠,治愈率高,增加机体免疫能力,服用方便,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为本发明制备工艺流程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是将上述原料中25味中药按其用量组份加以配制为中药浸膏片,其各味中药占原料的用量比为:
雪鹿茸12g 肉苁蓉40g 菟丝子27g
仙灵脾30g 紫河车18g
枸杞子30g 生地黄22g 山芋肉13g
红人参15g 山药25g 炒白术16g
白茯苓20g 石菖蒲17g 三七粉9g
黑附片8g 山 楂30g 鸟内金11g
杜 仲18g 生甘草10g 酒黄柏12g
麦门冬15g 川牛夕13g 陈 皮10g
厚 朴8g 丹 皮11g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珀,未经刘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7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