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布面模压底胶鞋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8108224.6 | 申请日: | 199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35797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发明(设计)人: | 付彦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彦臣 |
主分类号: | A43B1/00 | 分类号: | A43B1/00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500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面 模压 胶鞋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布面模压底胶鞋生产工艺。
橡胶模压底胶鞋是布面胶鞋的一种,它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二次硫化工艺,其步骤为:将生胶放入大底模具中,加高温、高压使之成型,出模后经修边、打磨出新茬,再对大底及鞋帮刷胶,粘结加固条,最外面再粘围条,然后再经高温、高压进行二次硫化。采用这种工艺的缺点是二次硫化时因大底是熟料而围条、帮面胶是生料,硫化时容易产生结合不牢、大底弹边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多年来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但是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此外,一次硫化修边后的边角料已成熟料,不能再次利用,两次硫化中还须经修边、打磨等工序,工艺也比较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一次硫化法生产模压底胶鞋的新工艺,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布面模压底胶鞋生产工艺,它包括混炼工序、热炼工序、出型工序、粘接工序、硫化工序等,其基本改进在于:自出型工序开始,按如下步骤进行:
a.出型工序,它是将生胶片按鞋底规格裁成规定大小、厚度和重量的光片;
b.模压工序,它是将生胶光片在模具中经压力成型,出模后成为模压大底;
c.粘接工序,先将帮面进行刷胶,而后将帮面、围条和模压大底进行粘合;
d.硫化工序,它是将粘接后的布面胶鞋放入硫化罐中进行高温、高压硫化完成产成品。
上述布面模压底胶鞋的生产工艺,所述模压工序中采用的压力为8-11个大气压,温度为35度-40度,出模时连同修边一起完成。
上述布面模压底胶鞋的生产工艺,所述硫化工序中采用温度为130度-140度,压力为3-4个大气压,时间35-38分钟。
采用本发明的模压底硫化工艺后,可使大底在模压成型时不经过高温硫化,大底成型后仍为生料,硫化工序时,由于大底和围条、帮面胶都是生胶,因此粘接牢固,避免了大底弹边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同时,大底成型不经硫化,不但边角余料可以重复使用,大底的残、次品也可重复使用,节约了原料。本发明还减少了修边、打磨粘加固条等工序,节省了人力、设备和工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这种鞋的生产效率。
图1是一种按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布面胶鞋的结构剖面图。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详细介绍如下:本发明要进行如下工序:混炼工序、热炼工序、出型工序、粘接工序、硫化工序。
先将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各种添加剂(如硫化剂、软化剂、补强剂、颜料等)经过混炼工序制成透明的生胶料,再经热炼工序加温轧压成生胶大片,温度为35度左右。出型工序再将生胶大片按照不同规格鞋底的要求裁成光片,光片要严格按一定的大小、厚度和重量进行,目的是模压成型时半成品既饱满又不出飞边。将出型后的光片放入平板硫化机的模具中加压成型,压力为4.5个大气压,温度为40度,成型出模时连同修边一起完成。成型后的模压生胶大底与鞋帮刷胶,粘围条,这里省去了二次硫化工艺中的修边,打磨粘加围条等工序,然后用挤气机,托底机,严合机等设备,使大底、鞋帮、围条充分粘合。将粘接好的布面胶鞋放入硫化罐进行硫化,硫化时的温度控制为130-140度,压力为3-4个大气压,时间为35-38分钟。
图1是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胶鞋横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胶底鞋的底部结构是在模压大底1上,有一层遮盖胶4,遮盖胶上面是海棉垫5,再上面是中底布6,在鞋的侧面是鞋帮3、围条2,围条2的内侧面复盖于鞋帮3之上,围条2的外侧下部被模压大底1的边沿上翻部分所复盖并胶接在一起,这一工序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围条2与模压大底1经高温高压一次硫化工艺后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彦臣,未经付彦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8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