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0702.8 | 申请日: | 199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1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忱;陈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忱 |
主分类号: | B60Q1/26 | 分类号: | B60Q1/26;B60Q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汽车 行车 状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装置和方法,属于交通运输类中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领域。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的行,在本世纪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使得汽车行车速度正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汽车追尾相撞和正面冲撞事故的频率也正在上升。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与驾驶员对周围车辆状态判断敏感程度有关,以致于来不及采取的必要措施有效地避免相撞、冲撞事故,因此提高汽车状态灯光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显示的醒目程度和可判断性,是提高驾驶员对周围汽车行车状态判断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减少相撞、冲撞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文献检索分析,至今尚未发现有利用发光二极管装置对汽车行车各种不同状态即时显示的技术的文献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技术背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状态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判别器、控制信号转换器、控制信号驱动器以及红、黄、绿发光二极管;所述的状态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判断器、控制信号转换器、控制信号驱动器依次串联联接,所述的控制信号驱动器与红色发光二极管、黄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联接。
一种采用上述的装置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方法,其特点是,首先采集汽车行车状态的机械信号,该机械信号经过状态信号发生器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判别器处理成对应汽车状态的信号,汽车状态的信号经过控制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又经控制信号驱动器分别控制红、黄、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出根据要求对应的色光;所述的机械信号包括刹车信号、油门信号、转向信号、应急开关信号、倒车信号和停车信号。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措施,通过采集刹车、油门、转向、应急开关、倒车和停车等六组机械信号,经过状态信号发生器转换成电信号,再处理成对应的汽车状态信号,然后通过控制信号驱动器分别控制红、黄、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出对应不同要求的色光。
本发明利用发光二极管超高亮度和最大亮度输出的时间比白炽灯要快10倍以上的特性制成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装置,可人为的将上述六组信号设定排列组合成常用的十四种汽车状态信号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如:
1.汽车加速信号,要求绿色发光二极管闪烁,其频率对应加速后的速度,到一定的高速后,不再闪烁,保持显示,对应的是踩油门信号;
2.汽车滑行信号,要求黄色发光二极管显示,对应的是油门松开信号;
3.汽车刹车信号,要求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对应的是踩刹车信号;
4.汽车加速左转信号,要求绿色显示,左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踩油门和打开左转向灯信号;
5.汽车加速右转信号,要求绿色显示,右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踩油门和打开右转向灯信号;
6.汽车滑行左转信号,要求黄色显示,左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打开左转向灯信号;
7.汽车滑行右转信号,要求黄色显示,右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打开右转向灯信号;
8.汽车刹车左转信号,要求红色显示,左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踩刹车和打开左转向灯信号;
9.汽车刹车右转信号,要求红色显示,右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踩刹车和打开右转向灯信号;
10.汽车倒车左转信号,要求红、黄、绿色全显示,左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挂倒车挡和打开左转向灯信号;
11.汽车倒车右转信号,要求红、黄、绿色全显示,右边黄色闪烁,对应的是挂倒车挡和打开右转向灯信号;
12.汽车倒车直行信号,要求红黄绿色全显示,对应的是挂倒车挡信号;
13.汽车临时停车不熄火信号,要求红色从中间向外扩大,对应是手刹拉紧信号;
14.汽车因应急事件求救行驶信号,要求红黄绿色全闪烁,对应是打开应急开关信号。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图1本发明电路联接方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显示汽车行车状态的装置主要包括状态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判别器、控制信号转换器、控制信号驱动器以及红、黄、绿色发光二极管,其联接方式为:将状态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判别器、控制信号转换器、控制信号驱动器依次串联连接,控制信号驱动器与红色发光二极管、黄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忱,未经张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07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