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童车塑料构件及其注塑成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1095.9 | 申请日: | 199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212923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07 |
发明(设计)人: | 倪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新童车厂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L2200;3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轻工业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自强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童车 塑料 构件 及其 注塑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童车塑料构件及其注塑成形方法。
目前童车上塑料构件用得不多,局限于手柄、坐垫、罩壳等辅件上,而童车的主要构件如车架、前叉、把手、车轮等均采用由冷轧铁板经高频焊接所形成的铁管为材料,通过冷作弯曲冲压成型后,再进行喷塑、喷漆、电镀等工艺手段作外表的装饰处理;按这种办法生产的构件,工艺流程繁琐、材料消耗多、产品笨重,尤其是某些工序如喷涂过程的酸洗、磷化步骤不可避免会产生工业污染;以工程塑料取代金属来制作这些童车构件,在强度上可谓恰到好处,因而这一直是人们所渴望实现的目标,然而由于高强度塑料价格昂贵,若用塑料型材制造损耗太大并且联接处的强度往往较差,传统的注塑技术不能用来加工较为复杂的管状构件,传统的吹塑技术在形状和尺寸方面又难以达到足够的精度,因而以塑料代替金属的想法终难实现;近来国际上最新出现了一种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技术,它已用于某些家用电器产品上,用来提高其产品的外观品位,在其注塑过程中,当已注入的塑料经加热熔融处于未固化的状态时,安装在模具相关部位的进气管刺入尚未成形的塑料内,具有一定压力的氮气由气管进入模具腔体充当一般注塑模的型芯作用,制品在高压下固化成型确保塑料分子间的结合紧密坚固,只要模具内腔足够光洁,其制品外观也就线条挺括、花纹清晰,免除一般注塑件经常可能产生的表面缩壁,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这种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技术所形成的制品其内部含有空腔,因此还有利于节约材料减轻重量;然而该技术迄今尚未被应用于制造童车塑料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法其制品内部含有空腔的特点,用来制造一类童车塑料构件,它可以取代童车的某些金属管状构件,仍保持作为童车构件所必需的强度,这样加工简单,制造过程不产生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童车塑料构件,它包括有若干个直形或弧形的管状空腔,管壁的外表面可以附有各种形状的凸台、凸缘、肋板,这种童车塑料构件系采用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法整体制造,它至少包括有一个在注塑成形过程中由于充气而形成的封闭式空腔,该封闭式空腔的腔壁上可以设有一个或几个用以注入气体的工艺孔。所述的童车塑料构件,它可以是童车的前叉,它由一个立管和从立管下端呈弧形的两分支向下延伸的两个并行的叉管组合而成,立管的上端为开口式并带有垂直槽,两叉管的端头为封闭式且所呈形状为用以夹紧轮轴的轧头。所述的童车塑料构件,它可以是童车的弧形把手,它由立管接口、弧形水平管以及连接它们的槽形管组合而成,弧形水平管的两端为封闭式。上述童车塑料构件的注塑成形方法,它包括有合模、注塑成形、脱模等步骤,在上述注塑成形步骤中再细分为注塑、注塑充气、充气成形、保压成形四步骤。
本发明采用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法来制造童车塑料构件,不仅使童车塑料构件外表光洁、线条挺括,并且对应用该方法所得的制品其内部含有空腔的特点予以充分发挥以适合于制造童车的前叉、把手之类的管状构件,既节约材料又减轻重量,便于加工、一次成型,免除了金属加工所采用的繁琐工序以及对金属作表面处理时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其外观色彩可通过注塑配方随意改变以符合儿童的兴趣,它实现了人们长久所渴望以塑料代替金属制作童车构件的想法又把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法的优点充分发挥,使气体辅助注塑成形法有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依照本发明制造的童车的前叉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制造的童车的弧形把手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8本发明童车塑料构件的注塑成形方法的若干步骤的方框图。
图9是图8所表示的注塑成形方法中的注塑步骤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表示的注塑成形方法中的注塑充气步骤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表示的注塑成形方法中的充气成形步骤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表示的注塑成形方法中的保压成形步骤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新童车厂,未经上海申新童车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1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