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翡翠滤色镜无效
申请号: | 98111897.6 | 申请日: | 199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35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绍清 |
主分类号: | G02B5/23 | 分类号: | G02B5/23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游兰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翡翠 滤色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宝石鉴别镜,特别是涉及一种翡翠滤色镜。
翡翠是一种高档玉石,深受世界各国尤其是东方民族的喜爱,但优质天然翡翠资源稀少,产量甚微,因此常对低中档翡翠进行改色、染色,使其真假难辨,达到以劣充优的目的。仅管能用宝石显微镜、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仪器来区分鉴别天然翡翠和改色翡翠,但费用高,时间较长,且携带不便,只能在实验里进行。当前所用的各种翡翠滤色镜是借用鉴别哥伦比亚祖绿的查尔斯滤色镜,该滤色镜的透色光谱由黄绿色(5670A°附近)和红色(>6700A°)两部分组成,该滤色镜在波长5500A°~6000A°间有透过峰,在波长5670A°处有最大透过率3.8%,在波长7000A°处透过率为33%。它对较强的红色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对稍弱的红色则无法鉴别,因此,它对原始单一的铬盐染色翡翠,即染色程度较高的染色翡翠识别十分有效,但对质差的淡绿、中绿色翡翠,进行再染色的色上加色方法而得到的人工染色翡翠,即染色程度较低的染色翡翠则无法鉴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论染色程度高低,均能迅速准确地鉴别天然翡翠和人工染色翡翠的翡翠滤色镜。
本发明翡翠滤色镜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镜架,装于镜架上的滤色镜片,其中,滤色镜片由两片冕排牌玻璃及位于两片冕牌玻璃之间的光学镀膜片组成,光学镀膜片在波长5500A°~5870A°间有透过峰,在波长5650A°处有最大透过率,该透过率为1.5%;同时在波长7000A°处吸收率为19%。其中,镜架可为现有各种式样。滤色镜片中的冕牌玻璃可选择K-9或其它型号。位于冕牌玻璃间的光学镀膜片是在常用薄膜材料上,采用常规光学镀膜法,如真空镀膜法制得的光学镀膜片,它是在薄膜材料上反复交替涂布不同种类、不同厚度的的光学薄膜材料,如氧化物、金属等,再随时测定其透射光谱,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本发明翡翠滤色镜的工作原理是,纯天然翡翠的内反射光谱由黄绿色光谱(5300A°-5800A°)和红色光谱(>6000A°)两部分组成(其它波段强度极小可忽略),但由于天然翡翠的晶格中含Cr+++,在红色波段6300A°、6550A°、6910A°处有强吸收峰,因而天然翡翠的红色部分光谱强度较弱,所以天然翡翠的内反射光谱实际上主要是黄绿色光谱。染色翡翠由于染色加入的Cr+++不能进入晶格,故无Cr+++吸收峰,其红色部分光谱强度相对于天然翡翠而言较强,所以染色翡翠的内反射光谱是由黄绿色和红色两部分组成的复合色。染色越重,内反射光谱中红色越强。使用本发明观察时,如观察出的颜色为红色、淡红色,则证明是人工染色翡翠,反之,如为淡绿色、灰绿色或黄绿色,则为天然翡翠。
本发明翡翠滤色镜的优点在于不论优、劣质翡翠人工染色、改色的程度高低,均能迅速准确地鉴别天然翡翠和人工染色、改色翡翠,尤其是鉴别只微量加色,即色上加色的翡翠,使用十分方便,专用于翡翠鉴别。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滤色镜片的透射光谱图
本发明翡翠滤色镜包括镜架1,装于镜架1上的滤色镜片,其中,滤色镜片由两片冕牌玻璃2及位于两片冕牌玻璃2之间的光学镀膜片3组成,光学渡膜片3在波长5500A°~5870A°间有透过峰,在5650A°处有最大透过率,该透过率为1.5%;同时在波长7000A°处吸收率为19%。其滤色镜片的透射光谱图如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绍清,未经胡绍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1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