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力收割稻麦的装置及其传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3441.6 | 申请日: | 199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90527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楚樵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后珍;杨楚樵 |
主分类号: | A01D34/83 | 分类号: | A01D34/83;A01D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收割 装置 及其 传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力收割麦的装置及其人力传动方法,属小型农灯业机械领域。
目前,广泛应用的燃油动力收割机如4GL-140型泰山牌稻麦收割机虽然每小时可收割5-7亩,但因对地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使其在山区及丘陵地带的应用受到机当的局限,再如4GHQ-25型背负式收割机虽适应各种地形使用,且每小时可收割0.7亩而油耗仅0.6升,但操作者必需身负九Kg重量才能使用,且无输送装置。它们都存在大气及噪音污染。人力推动机械与手摇机械相比虽能有效发挥人有限的体力,但因各机构依赖承重轮对地面摩擦滚动传动,野外条件下它所能传递的功率极为有限且不可靠。每到农忙时节农民手持镰刀进行繁重低体力劳作的情景到处可见,这与环保时代并不相符,他们希望以轻便高效的人力装置取代镰刀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而真正能适应野外使用的人力收割装置至今不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的人力稻麦收割装置及其传动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分为二部份:第一部份为以人力可靠传动稻麦收割装置的方法。第二部份为被人力传动的稻麦收割装置。
以人力传动装置的方法为第一部分技术方案的内容为:当操作者推动装置前进时,其足部的行走动作相对装置为交替往复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定位于地面的足部与装置运动方向相反,二足部交替定位于地面的动作互补为相对装置运动方向相反的连续运动。其技术方案就是以操作者推动装置前时二足部交替定位于地面的这一行走动作经传动带拖动设于装置上的超越机构,并使这一机构作为传动其它机构运动的主动力机构。
技术方案的第二部份即被上述方法传动的装置包括超越机构、切割器及输送链。
超越机构为二个分别装有棘爪并置于一个棘轮的二边且空套于棘轮轴上的园盘,二条传动带以相同方向分别绕入二盘,而传动带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操作者的二足部连接,当操作者推动装置前进时,他交替定位于地面的二足部经传动带交替拖动二园盘并经棘爪交替以相同方向推动棘轮,最后在棘轮上便得到一个连续单向运动。棘轮为一链轮,它经传动链传动下级切割器及输送链。切割器由定刀、动刀及传动链组成,动刀又是传动链一侧的链板。动刀传动链啮合于主动与从动二链轮上,切割器的有效割幅由二链轮轮心距确定。动刀前端设一与动刀运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拨杆,在主动链轮的传动下它的作用与拨禾星轮相同。输送链为多个四杆机构所串连成的拨禾链。在该机构中,相连接的二杆为拨禾链的二个链节并互为主动件与不动件,与拨杆绞接的链节处于拨禾链运动方向的前段,拨杆中部经与其绞接的滑块套入与另一链节为刚性连接的滑杆,滑杆垂直于拨禾链运动方向。当拨禾链在等于二链轮中心距的有效割幅内作直线运动时、拨杆与拨禾链运动方向呈30度水平夹角,故当禾杆进入拨杆作用范围后将被其搂拨至输出处。当四杆机构进入链轮后,由于链轮的作用而使作为链节的二杆相对摆动,与先进入链轮作圆周运动的链接绞接的拨杆在该链节的作用下拖动与其绞接的滑块并与另一链节呈刚性连接的滑杆向链节靠拢,拨杆过与滑块绞接的延伸部份水平向后摆至与链轮径线接近。因装置各机构线速度与装置相对地面的推进速度为定比,若拨禾链链速2.5倍于装置推进速度,则操作者仅以每秒1米的速度推进装置,禾杆将在此处被以每秒2.5米的速度甩出。因装置的有效割幅由所述二链轮轮心距确定,故可在600-1200毫米内选择多种不同割幅,割幅大于700毫米时可加装一套主动力装置以供双人操作。
由于本发明使装置相对操作者足部的运动距离等于其相对地面的运动距离,且速度相等,故机构运动速度与装置相对地面的前进速度成定比,只要操作者不是蹦蹦跳跳的行走,此速比便可靠。又因机构被比方法传入的动力与装置承重轮对地面摩擦力大小无关而使得装置重量可在最大限度内予以减轻。野外条件下,这种方法传动的轻型装置所具有的功率全由操作者的推力及推进速度给定。装置的工作因无需星轮及压簧板等配件的配合,使易于纠缠的禾杆无可纠缠而工作简捷可靠、平稳、无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介绍:
图1为人力稻麦收割装置及其传动方法的运动示意图。
图2为动刀传动链的结构图。
图3为切割器构示意图。
图4为拨禾链器杆机构示意图。
图5为定刀座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后珍;杨楚樵,未经许后珍;杨楚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3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停车场
- 下一篇:磁性印油及其印鉴防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