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污染法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乙醛酸等的电解槽无效
申请号: | 98113503.X | 申请日: | 199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232091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0 |
发明(设计)人: | 侯炎学;黄华;郭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3/00 | 分类号: | C25B3/00;C25B9/00 |
代理公司: | 华中师范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中付 |
地址: | 430079***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污染 电解 合成 半胱氨酸 盐酸 乙醛酸 电解槽 | ||
1.一种用于阳极液为硫酸体系的不产生污染的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工业化电解槽,其特征在于采用背面输入式强制循环板框结构电解槽。阳极采用能耐氧气的改性金属阳极,阴极为铅板,阳极液为0.1~1.8N的H2SO4,阴极液为150~200g/l的L-胱氨酸盐酸盐,阴、阳极距离0.6~2.0cm,隔膜为磺酸型全氟离子交换膜,操作电流5-10A/dm2,槽压3.2-4.0V,温度40~45℃,溶液在电极表面流速>0.5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及条件,其特征在于有两种阳极室组合方式:一种为节能式:电极与槽框的组合:电极(4′)-槽框(5)-电极(4′),此方式下电极距离0.6cm,槽压3.0~3.2V。一种为普通式:电极与槽框的组合:槽框(6)-电极(4′)-槽框(6′),此方式下电极距离2cm,槽压3.5~4.0V。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膜的一侧或两侧采用多孔板作支撑,内设折流条以增加溶液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3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电解室与分流、集液孔道的联通采用槽沟(11,11′)的方式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可用于其它有膜或无膜有机电解过程,如葡萄糖电解氧化和草酸的电解还原生产葡萄糖酸及其盐和乙醛酸,以及其它有机物的电解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35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放射性低阻电极敏感玻璃
- 下一篇:汽车引擎内部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