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痛宁胶囊无效
申请号: | 98114259.1 | 申请日: | 199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20793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树春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痛 胶囊 | ||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头痛的头痛宁胶囊。
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凡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上会于头部,不论外感、内伤,如果脏腑经络发生病变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中医专家认为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头痛的原因主要分五类:1、颅内压增高或降低引起的头痛;2、神经性头痛(包括三叉神经、眶上神经、枕神经);3、血管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4、脑动脉硬化性头痛;5、外伤性头痛,其中第二、三类最见,往往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对于西药类止痛药品,不能达到标本兼治,而仅起到暂缓痛痛的作用,同时存在副作用。而中药类治疗头痛,可达到标本兼治,且没有副作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镇脑宁胶囊”,即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份是川芎、细辛、蒿苯,其存在的问题是服用周期长、见效较慢。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散风止痛、平肝潜阳、滋阴养血、化痰通络、安脑除烦作用且疗效明显、疗程短的头痛宁胶囊。
该头痛宁胶囊的组份为:
黄芪40-60g、当归15-25g、川芎20-35g、石膏40-60g、石葛蒲20-30g、地龙10-25g、木香10-20g、苍术5-20g、枣仁45-55g、远志10-25g、桔梗5-15g、白芷30-50g、蒿苯15-35g。
以上组份中,川芎、白芷、石膏、蒿苯的功能:活血行气、散风燥湿止痛、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芳香通窍,应用于高热口渴烦燥及胃火引起的头痛、湿重头痛、眉棱骨痛、鼻炎和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及外感、风寒的头顶痛,故为君药。石葛蒲、枣仁、远志、地龙的功能:开穹化痰、养心安神、宣气和中,养肝、宁心安神,祛风湿燥湿健脾、祛痰、交通心肾,应用于关节肿痛、血虚心烦不眠,自汗盗汗及痰阻心窍,神志不清及心肾不交的失眠健忘,辅助君药止痛,增强其功效,故为臣药。黄芪、当归、桔梗的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水消肿,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宣肺祛痰,应用于表虚自汗、盗汗,气短无力,痛疮不溃,皮肤水肿,外感咳嗽,咳痰不爽,肺痛咳吐脓痰,辅助治疗,为佐药。木香、苍术的功能为行经止痛,燥湿健脾止泻,用于肠胃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调和诸药,故为使药。临床实验证明,该头痛宁胶囊疗程短、疗效显著,不仅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对其它类型的头痛也有明显的疗效。
下面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取黄芪40g、当归25g、川芎20g、石膏60g、石葛蒲20g、地龙25g、木香10g、苍术20g、枣仁45g、远志25g、桔梗5g、白芷50g、蒿苯15g。
实施例2:
取黄芪60g、当归15g、川芎35g、石膏40g、石葛蒲30g、地龙10g、木香20g、苍术5g、枣仁55g、远志10g、桔梗15g、白芷30g、蒿苯35g。
实施例3:
取黄芪50g、当归20g、川芎30g、石膏50g、石葛蒲25g、地龙15g、木香15g、苍术10g、枣仁50g、远志20g、桔梗10g、白芷45g、蒿苯30g。
工艺流程如下:
1、将即将投料的药物精细挑选,(主含挥发油成份药材除外);
2、将混合的药材投入反应缶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
3、浸泡后,用酒精提取两次后,过滤;
4、滤液浓缩成浸膏,同主含挥发油成份的药材混合、干燥;
5、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
6、装入药用胶囊,检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树春,未经王树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4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