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净附片颗粒剂无效
申请号: | 98114511.6 | 申请日: | 199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237434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祖;盖建华;朱美云;何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16 |
代理公司: | 昆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明 |
地址: | 65001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净 颗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经深加工制成的中成药制剂,特别是由附子饮片加工成的浓缩颗粒剂。
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根——附子(Aconitum Carmich adli De-bx)是中医临床应用较广、历史较悠久的药物之一,该药对临床阳气虚弱及寒症的危、重病症具有显著疗效,为历代中医医家公认。近年来,随着对中药药理、药效的深入研究,中药附子的临床药学、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显着疗效。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附子又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服用时需要较长时间煎煮,不仅耗时太久,一般人对煎煮时间难于掌握,煎煮不当,则产生毒副作用,甚至会发生致命事故。这些原因,使得许多医生及患者对于使用附子既想使用,而又怀有畏惧感。故如何能缩短中药附子的煎煮时间,既能保持其救逆回阳、祛寒止痛、温肾助阳等显著疗效,又能降低及克服其毒副作用,已经成为广大医、患人员共同企盼解决的课题。经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已查到有日本汉方颗粒剂的单味药制剂,如:大黄制剂、柴胡制剂及一些复方制剂,如葛根汤、小建中汤等制剂。现仅查到一篇《附片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局1996年12月18日为公开日公开的发明专利,其中申请号为:96102242.6)。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掺有辅料添加剂的附片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附片颗粒剂是以附片为主要原料加水加热加压煎煮,经过滤液浓缩,并经喷雾干燥,制得附片浸膏粉,然后按不同组份及比例分别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糊精、淀粉、糖粉等辅助添加剂而制成,该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采用规范的加工工艺,将附片中的毒性成份水解为对人体无害的胺醇类碱,使附片制成安全、有效、方便的颗粒制剂。其不足之处是,该制剂加入了其它辅料添加剂,所占比例较大,最高达到50%,既影响了药物的单纯性,也使得同等体积的药物有效成份含量降低,增加了患者的服药量。其中一个辅料配方中加入了5~15%的糖粉,不适合广大糖尿病患者服用。另外,该工艺规定了加压煎煮及喷雾干燥等特定工艺,对设备要求较高,使设备投资较高,在资金、设备缺少的条件下难于实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仅需用较少的投资,使用一般的工艺设备及简单的工艺方案,制作出既保留了附片疗效,又降低附片毒副作用的纯净的不含任何添加剂成份的附片颗粒剂,特别是不含糖份的、适合广大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附片颗粒剂。
经过大量对附子加工药性试验,认识到生附子中所含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在加工炮制的过程中易水解,失去一分子醋酸,生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碱,其毒性仅为双酯类生物碱的1/200;如继续水解,则又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毒性更小的不带酯键的胺醇类碱,其毒性仅为双酯类生物碱的1/2000,所以在附子的加工过程中,加水、加热温度、煎煮时间至关重要。根据这一原理及发明人进行了正高实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最佳生产工艺优选。优化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纯净附片颗粒剂,该生产工艺方案如下:
以附子饮片为唯一原料,经定量取料,加8~14倍水,第一次煎煮1/2~4小时,第二次煎煮1/2~4小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膏状,在60~80℃温度下烤干、粉碎、过筛,制得干膏粉,用80~85%EtOH(乙醇)制软材、制粒,在60~80℃温度下烤干、整粒,即完成制作,可以分袋包装;最佳工艺是:加12倍水保持煮沸,第一次煎煮3小时,第二次煎煮3小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膏状,在80℃温度左右烤干、粉碎、过100目筛,制得的干膏用85%EtOH制软材、制粒,在70℃温度下烤干、整粒即可分袋包装。
经昆明市中医院近3年大量临床对同一病种用附片颗粒剂和传统附子饮片进行疗效对比观察试验,及实验室以小鼠进行的急性毒性实验、镇痛实验、抗炎实验、耐寒实验等证明,用上述工艺生产的附片颗粒剂既保持了传统中药附子饮片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同时又显著降低了传统附子饮片的毒副作用,其生产工艺投资少,不要求特殊设备,工艺简捷合理,易于操作,成药为无任何添加剂的纯净药物,具有适应患者单独服用、配方服用或用于药膳等广泛的用途,因无糖份,特别适用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服用。该颗粒药剂实现了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的特点,乐于被医、患者所接受。
实施例1
用同一产地的黑附片5Kg,加入40Kg水(8倍)煮沸后,第一次煎煮4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为膏状,在80℃温度下烤干,经粉碎、过100目筛,制得干膏粉,用85%的乙醇,制得软材、制粒,然后在80℃温度下烤干、整粒,按每袋2g分袋包装即可待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中医医院,未经昆明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4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扎轮胎弹力柱体板带
- 下一篇:加工饵料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