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器装置的底部旁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115237.6 | 申请日: | 1998-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30627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06 |
发明(设计)人: | 须田浩;上野省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器 装置 底部 旁通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具有阀轴的阀体构成的恒温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恒温器装置的底部旁通结构,所述底部旁通结构被设置在配置于流体的循环流路中的阀体的下游侧,包括根据所述阀体的开闭状态使流体向所述循环流路的下游迂回的旁通流路,以及开闭该旁通流路的开闭阀。
通常,配置于内燃机等的冷却系统中的恒温器装置,具有内藏感知被填充于冷却系统的循环流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热膨胀体的敏感物盒,并具有根据伴随该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进行阀体的开闭,将冷却液保持于规定温度的功能。
作为一般的恒温器装置的例子,有图5A和图5B所示的具有旁通阀的提升阀型,该恒温器装置1A是具有第一阀体6’和第二阀体23(旁通阀)的恒温器装置1A。它的功能是,当发动机E开始暖机运行等情况时,在冷却液为低温的时候(参照图5A),使第一阀体6’处于闭阀状态而遮断循环流路4的冷却液的同时,通过使第二阀体23(旁通阀)处于开阀状态,将冷却液从发动机E的出口侧经过旁通流路3向发动机E的入口侧循环。
当冷却液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敏感物盒21’的热膨胀体通过活塞杆22’作用使第一阀体6’处于开状态,使冷却液的循环流路4导通的同时,使第二阀体23(旁通阀)也处于闭状态而遮断旁通流路3。
具有这样功能的恒温器装置1A可以被配置于冷却流路4的内燃机的入口侧或出口侧,但由于并不只是用来冷却高温度的内燃机等,还要依据排放物和燃料消耗量等与环境相关的因素、以及其它具有温度感知功能的构件之间的关系,从根据正确地保持冷却液的水温、对应急剧的水温变化的观点出发,多数情况下配置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入口侧。
如果恒温器装置1A被配置在内燃机等的入口侧、即从发动机E经过旁通流路3的冷却液和来自放热器R的冷却液被混合的位置,同配置在出口侧的情况相比产生如下效果:由于冷却液被混合,所以水温波动的幅度小,而且,由于旁通流路3与放热器R之间的均衡,使差压变动小。
而且,当达到恒温器装置1A设定的升程的时候,由于第二阀体23(旁通阀)遮断旁通流路3而使冷却液全部流向放热器R,所以可提高放热器R的放热特性,还有利于空调器的温度管理。
但是,这样的现有提升阀型的恒温器装置1A,将第一阀体6’和第二阀体23(旁通阀)配置在循环流路4内,驱动这些阀体6’、23(旁通阀)的活塞杆22’经常处在冷却液中,因此,有时活塞杆22’和活塞导向体19会进入冷却液中,给滑动功能带来消极影响。
而且,冷却液中所含的成分有时会腐蚀这些构件而破坏其功能。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不但冷却液在循环流路4和旁通流路3中无法实现良好的流动,还会给发动机的运转带来重大影响。
再者,由于作为冷却液感知部的敏感物盒21’和作为滑动部的第一阀体6’、以及第二阀体23(旁通阀)被配置在循环流路4内,因此,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变大,为得到规定流量必须加大第一阀体6’的阀径,从而无法实现恒温器装置1A本身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冷却液从循环流路4和旁通流路3的不同方向流入恒温器装置1A,从两方向流入并混合的冷却液不接触作为感知部的敏感物盒21’,所以有时不能正确地感知冷却液的温度。
在具有用加热元件对敏感物盒内的蜡进行加热膨胀、而强制性地开启阀体6’的功能的恒温器装置中,当发生冷却液的泄漏和密封线的断线等事故的时候,不容易进行更换作业,而存在管理上的问题。
代替这样的现有的提升阀型恒温器装置1A,有如图7所示类型的恒温器装置1B(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成2-145623号公报),在其循环回路4的内部设有遮断循环回路4的阀体和检测流体温度的检测部,在循环流路4的外部配置利用阀轴来驱动所述阀体的驱动机构。
对于该恒温器装置1B而言,虽然可实现对冷却液中的功能构件的保护,以及可加大阀径根据必要流量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流量控制,但是,由于在阀体6’的结构上、即控制流量的阀体是一个,所以难以正确地控制旁通流路3的流量和循环流路4的流量。
因此,与前述的提升阀型的恒温器装置1A相同,该装置仍无法发挥因旁通流路3与放热器R之间的均衡而使差压变动小、以及防止水温波动等功能。
本发明涉及的恒温器装置的底部旁通流路结构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器装置的底部旁通结构,该结构设置于由具有阀轴的阀体构成的恒温器装置中,可实现稳定的阀体动作的同时,可防止超程和振荡,还可望实现恒温器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5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纸
- 下一篇:电子表发送/接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