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气和减震的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115279.1 | 申请日: | 199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203050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30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S·C·郑 | 申请(专利权)人: | 彼得S·C·郑 |
主分类号: | A43B7/06 | 分类号: | A43B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减震 结构 | ||
本发明概括地说涉及鞋类,尤其是运动鞋类,更具体地说涉及在这类鞋穿着中用于通气和减震的结构。
已有各种结构的鞋,其中包括运动鞋和与之相近、一直流行的“旅游鞋”。对于“完全包裹”的鞋或长筒靴来说,即那些具有天然或人造材料鞋帮的鞋,在日常活动中使用时,要尽可能满足穿鞋者脚的各部分都能接触到空气,例如,在较剧烈的活动中穿上述旅游鞋时,或者,在实际体育运动或类似活动中,一直穿着运动鞋时,尤其是在鞋内脚趾部的空气流通不足以解决该受影响区积累湿气(汗水)的问题时。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在邻近该区的鞋帮上安置“呼吸”(透气织物)夹层或打孔。然而,实际经验表明,虽然这些措施并不是绝对无用,但其作用和效果距要求相差甚远。正如本发明设想时所认识的那样,这主要是因为实际上通过这类透气织物层或孔眼进出脚趾部的压缩空气流不多。当然,就脚弓区的脚背而言则不同,尤其是在脚活动甚至行走时脚弓区的弯曲变化的时候,所以,在旅游鞋和运动鞋的鞋帮上这类区域常见有夹层或孔眼。但是,这并没有做到使穿鞋者脚趾部通气,该区湿气积累问题可能是最主要的问题。
穿着这类鞋时,织物夹层对脚的减震或缓冲作用不大。已知的各种鞋夹层,包括充气管或弹性鞋垫,至少可吸收或减缓部分冲击力。但是,实际经验表明,充气管的减震作用不足,而鞋垫的减震作用又难以让人接受,所以,它们的作用不能满意地结合。
因此,本发明总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鞋的通气和减震结构,使其克服已知这类结构中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理想的鞋通气结构,该结构能使使用者穿着鞋时,尽可能地使流动空气进出鞋内部的脚趾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实际上以泵送空气进出受影响区的方式设计上述通气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鞋的有效的减震结构。
同时,本发明所设计上述类型的通气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使用,并在使用上也可靠。
与上述目的相应,在下文将要详细说明的是,本发明特点之一在于用于鞋中脚趾部通气的结构。这种结构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基本上与相应鞋底内面向内的表面共同延伸,并具有一个脚趾部、一个后跟部、一个圆形突出部、一个圆形突出部和后跟部之间的脚弓部、以及相应的侧面部。
根据本发明,主体的后跟部包括两个相互面对放置的主壁和连接主壁并与主壁一起限定封闭泵送室的周壁。至少有一个主壁是挠性的,可弯曲进出泵送室,以适应作用在其上外部力的大小,同时,增加或减小泵送室内空气的压力。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在主体上还设置有导管件,用于确定脚趾部与主体侧面部之一之间空气流动通路,这种导管件包括一个细长三角区段,该伸长三角区段至少在侧面部的一个侧表面上开口。
为了从总体上说明本发明,需要介绍的是,还要设置从泵送室喷射空气的构件,当泵送室的压力超过外部压力时空气基本上轴向向侧表面流动,进入三角区段,带动三角区段处原处于静态的空气一起流动,从而将鞋中脚趾部中的补充空气抽出并通过该导管件。至此,所述本发明设置的特殊优点是通过喷射通常高速的空气产生放大空气流效果,再让高能喷射的空气进入三角区段,在三角区段显著地增加通过导管件正被抽出的空气量,从而从鞋中脚趾部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通气结构还包括一个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泵送室内基本上与泵送室共同延伸设置,并具有多个空穴。这种弹性元件用于推动两主壁彼此远离,以抵抗作用在其上的外部力,但是,由于其上有空穴,泵送室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有效地泵送作用。
有利地,弹性元件的结构件包括多个基本上为半球形的空心突起和连接该突起的连接部,该突起分别限定其内侧和外侧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空穴。在本文中进一步要提到的有益之处是,如果在连接部和突起的各相邻区再提供用于限定相应连接通道的构件的话,由于这种连接通道确定了第一空穴间的连通,会使这类第一空穴中的压力基本上一致地升降。该突起成行交错排列,作为整体,集体表现出减震功能。
事实上,本发明另一个有益的特点是,喷射件包括一个埋嵌在主体中的管,该管限定一个内部通道,该内部通道一端开口进入泵送室,另一端开口进入三角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彼得S·C·郑,未经彼得S·C·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5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