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冷却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5637.1 | 申请日: | 199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204719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光洋;两角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冷却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在形成于内燃机内的流体通路与形成于热交换器上的流体通路之间,形成冷却介质的循环通路,通过使冷却介质在所述循环通路中循环,使在内燃机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放散掉,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控制机构,根据阀的开启程度,控制所述内燃机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循环通路中的冷却介质流量;信息取出机构,至少取出内燃机的负荷信息和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控制装置,求出与所述负荷信息相对应的冷却介质的目标设定温度,同时求出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与目标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并根据所述温差与温差变化速度的关系,产生向所述流量控制机构的作动器发出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信息至少是由内燃机的转速和节流阀的开度信息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执行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式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式是,在所述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小于规定值时产生作动器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式是,在所述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大于规定值时产生作动器的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式包含积分控制要素,所述积分控制要素使同所述温差相对应地由流量控制机构控制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在每个单位时间内连续地细微变化;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式,根据从对应于所述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而记录的映象表中读取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设定数据,产生作动器的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显示由所述流量控制机构控制的冷却介质流量的传感器,由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用于所述控制装置中的计算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机构由蝶阀构成,所述蝶阀配置在筒状的冷却介质通路中,相对于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其平面方向的角度可以改变;显示所述冷却介质流量的传感器是生成与蝶阀的转角有关的信息的角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包括:直流电动机,根据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而被驱动并转动;离合器机构,传递或解除直流电动机的转动驱动力;减速机构,通过所述离合器机构使直流电动机的转速降低;此外,还在流量控制机构上设有向流量控制机构施力而使其向开阀方向动作的复位弹簧。
8.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接收控制装置发出的异常状态输出信号后成为脱开状态,并通过复位弹簧使所述流量控制机构保持开阀状态。
9.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控制方法,在形成于内燃机内的流体通路与形成于热交换器上的流体通路之间形成冷却介质的循环通路,通过流量控制机构使冷却介质在所述循环通路内循环,由此,可利用热交换器将在内燃机中产生的热量放散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信息取入步骤,至少取入内燃机的负荷信息和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求出与所述负荷信息相对应的冷却介质的目标设定温度的步骤;求出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与目标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的步骤;计算所述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的步骤;根据温差与温差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而生成对流量控制机构的作动器进行驱动的控制信号的步骤;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驱动作动器并进行流入热交换器内的冷却介质的流量控制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驱动作动器的控制信号的所述步骤中,再增加一个判断所述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是否小于规定值的步骤;在判断为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执行生成包含积分控制要素的控制信号的步骤,所述积分控制要素使同所述温差相对应地由流量控制机构控制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在每个单位时间内连续地细微变化;当判断为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不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执行下述步骤,即根据从对应于所述温差和温差变化速度而记录的映象表中读取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设定数据,生成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56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糖果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滴眼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