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共聚物无效
申请号: | 98115934.6 | 申请日: | 199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4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圭作;常法寺博文;穗积英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0/06 | 分类号: | C08F210/06;C08L2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邰红,杨厚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共聚物 | ||
本发明涉及丙烯共聚物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与诸如聚丙烯之类的树脂混合以获得具有优异柔软性的卓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新型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共聚物作为聚烯烃树脂改性剂的应用以及含有所述烯烃共聚物及聚烯烃树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聚丙烯树脂作为一种在劲度、热变形温度、表面硬度等方面性能均优异的树脂已广泛用于各种最终用途,然而它存在耐冲击和柔软性不足的缺点。作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改进方法,将聚丙烯树脂与诸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之类低结晶度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进行掺混的做法是众所周知的。日本专利公开98095/1993公开道,通过一种特殊的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与聚丙烯树脂连同无机填料进行共混所制备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耐冲击和表面硬度。
另一方面,利用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在固态钛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共聚所得到的丙烯共聚物具有均聚聚丙烯所无法达到的优异透明度、耐冲击、热合等性能。这种共聚物被广泛用作汽车材料、建筑材料、工业材料、电缆材料、聚烯烃改性材料、包装膜等用途。在这些用途当中,作为改性材料,尤其用于聚丙烯树脂,以期改善聚丙烯的柔软性、耐冲击及热合性能的需求则增势尤为强劲。然而,以这种丙烯共聚物进行改性的传统丙烯共聚物或聚丙烯材料,一直存在着丙烯共聚物的组成分布效应问题,致使所述材料的柔软性和透明度并不总是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日本专利公开12635/1997中公开了一种采用特殊金属茂催化剂制取的丙烯-1-丁烯-乙烯共聚物。由于所述丙烯-1-丁烯-乙烯共聚物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的特点而且含有特定比例的1-丁烯和乙烯,使得所述共聚物具有优异的透明度、劲度、热合性能、冲击吸收性能,故而可作为树脂的合适改性剂的材料。在日本专利公开301934/1996中也公开了一种采用金属茂催化剂获得的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文中公开道,这种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及组成分布,与采用固态钛催化剂获得的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相比具有优异的强度和低永久伸长以及良好的透明度,其原因在于含有特定比例的乙烯和α-烯烃。所述共聚物可作为耐热性优异的聚烯烃材料,及用作聚烯烃树脂的改性材料。
然而近年来,即使在一向作为软聚氯乙烯树脂之类的应用领域也出现了拓展聚烯烃材料应用的需求势头。在这类应用领域中,对柔软性、耐热、抗刮伤、透明度等方面的表现有更高的要求。在聚丙烯树脂与低结晶度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与采用固体钛催化剂获得的丙烯共聚物进行掺混的方法中,或者在采用日本专利公开12635/1997及301934/1996中所公开的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材料中,以及在以所述丙烯共聚物为改性剂的聚烯烃材料中,所述材料都并不能总是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水平。
本发明人对丙烯共聚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具有优异柔软性的材料可通过以采用特定金属茂催化剂获得的丙烯共聚物为改性剂来制取。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与诸如聚丙烯之类的树脂混合时能制成有优异柔软性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新型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共聚物作为聚烯烃树脂改性剂的应用以及包含所述丙烯共聚物及聚烯烃树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就是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丙烯、一种或多种含4~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以及乙烯在包含下列(A)、(B)和/或(C)组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
(A):以下式[I][II]或[III]代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其中M1代表元素周期表中第IV族的过渡金属原子;A代表元素周期表中第XVI族的原子;J代表元素周期表中第XIV族的原子;Cp1代表包含环戊二烯型阴离子骨架的基团;X1、X2、R1、R2、R3、R4、R5及R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芳烷基、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烷氧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二取代的氨基;R1、R2、R3、R4、R5及R6可任选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5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阀门的冷却剂压缩机
- 下一篇:为系统对象模型建立动态角色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