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用给油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6355.6 | 申请日: | 199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227892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浅田菊雄;臼井正佳;渡边荣司;泷川一仪;草剃隆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63/00 | 分类号: | F02M6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用 油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柴油机的公用给油管(common rail),包括在柴油内燃机蓄能器燃料喷射系统内的块体给油管(block rail)。
例如,按常规,下面这种构造型式的公用给油管(共轨)被认为是该类公用给油管,如图12所示,即每隔一段距离,沿轴向在矩形截面块轨给油管11圆周壁部设置的许多连接孔部11-4底部12-2上,冲出支孔11-2,与块体给油管11连接通道11-1连通,其受压座面11-3通向外部,加压座面12-3由支管12端部连接头部12-2构成,与块体给油管11端部受压座面11-3接触啮合,而支管端部预先装配的紧固外螺纹螺母13则与连接孔部11-4啮合,因而,一起压在连接头部12-2颈部下面而紧固连接。在图中,参考编号12-1表示支管12流道。在这种情况下,块体给油管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可采用各种形状,如三角形和梯形。
但是,如果传统公用给油管构造成这样,即支孔11-2设在位于块体给油管11上的连接孔部11-4,由于块体给油管11内重复内部高压,而使支孔11-2下端内周缘部P产生很大的张力,并伴随着支管12连接头部12-2加压,出现作用在受压座面11-3的轴向力,以致使下端内周缘部P易产生裂纹,而有可能造成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常见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块体给油管,可减少支孔下端内周缘部产生的最大拉伸应力值,从而改善内部压力疲劳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这样构造的公用给油管(共轨),即在纵向内部沿有连接通道块体给油管轴向圆周壁部至少一连接孔部上设置支孔,与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连通,其受压座面通向外部,加压座面由支管端部连接头部构成,设有与连接通道连通的流道,和受压座面接合,而且连接孔部与支管预先装配的紧固螺母相互啮合,因而,一起压在连接头部颈部下面,而紧固连接,而在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端部周边,产生残余压应力。
此外,在本发明公用给油管制造方法中,构成方法是这样,即在纵向内部,沿有连接通道块体给油管轴向圆周壁部至少一连接孔部上,设置支孔,与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连通,其受压座面通向外部,加压座面由支管端部连接头部构成,设有与连接通道连通的流道,和受压座面接触啮合,而且,连接孔部与支管预先装配的紧固螺母相互啮合,因而,一起压在连接头部颈部下面,而紧固连接,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特点在于:最好采用加压法,使压力由外部作用在连接孔部轴向,以便在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周边产生残余压应力,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点在于:用外压法,从外部向连接孔部轴向施加压力同时,冲出支孔。其次,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点在于:用内压法,向靠近支孔部分块体给油管内圆周面施加压力,以便在靠近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部分产生残余压应力,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特点在于:用扩管法,向靠近支孔部分块体给油管内圆周面施加压力,以便构成从块体给油管内部径向施加压力,从而在靠近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部分产生残余压应力,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特点在于:用扩管法,向支孔内圆周面施加压力,以便构成从支孔内部径向施加压力,从而在靠近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部分产生残余压应力。
另外,本发明第六方面提出一种公用给油管制造方法。其构成是,在纵向内部,沿有连接通道块体给油管轴向圆周壁部至少一连接孔部上,设置支孔,与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连通,其受压座面通向外部,加压座面由支管端部连接头部构成,设有与连接通道连通的流道,使接触啮合,而且支管与预先装配的螺母啮合,因而,一起压在连接头部颈部下面,而紧固连接,而球体形或有缩小尖端的单件体则压到靠近支孔部分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以致在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周边产生残余压应力。
因此,按照本发明,在靠近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部分保持残余压应力,用块体给油管内重复内部高压,向受压座面施加轴向力,同时用支管连接头部压紧,在支孔下端内周缘部P产生的拉伸应力被残余压应力抵消,因而降低支孔下端内周缘部产生的最大拉伸应力值。采用以下方法作为靠近支孔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开端部部分残余压应力产生和保持方法,一种方法是加压法,沿轴向从外部向连接孔部施加压力,另一种方法是在块体给油管连接通道内施加压力,再一种是扩管法,沿径向从块体给油管内部机械施加压力,还有一种扩径法,沿支孔径向,从支孔内部,机械施加压紧力,就是一种球体形或有锥形前端的单件体加压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未经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6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2M 一般燃烧发动机可燃混合物的供给或其组成部分
F02M63-00 具有不包含在组F02M 39/00至F02M 57/00或F02M 67/00中的有关特征的其他燃料喷射装置;不包含在组F02M 39/00至F02M 61/00或F02M 67/00的装置中的或与之
F02M63-02 .具有由一个共用泵构件供给的几个喷射器或具有几个泵构件供给一个共用喷射器的燃料喷射装置;具有可使几个泵、泵元件或喷射器停止作用的燃料喷射装置;具有使泵送元件和喷射器交替地改变连接的燃料喷射装置
F02M63-04 .燃料喷射装置具有喷射阀,该阀由循环操作机构保持闭合一段时间,并当该机构将阀释放时,由燃料压力,如恒压泵或蓄压器,自动打开喷射阀
F02M63-06 .利用燃料惯性产生的压力波打开喷射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