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集合体无效
申请号: | 98117448.5 | 申请日: | 199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25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8 |
发明(设计)人: | 秋叶美幸;津久茂嘉明;新留德治;师冈慎一;奈良林直;白川健悦;山本泰三浦茂;久保伸二;星出明彦;大水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21C3/322 | 分类号: | G21C3/322;G21C3/3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集合体 | ||
1、燃料集合体,它是被装载于沸水型原子能反应堆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心部的,其具有:多根燃料棒;支承这些燃料棒的上下端的上部系板和下部系板;间隔地配置在上述两个系板之间、保持上述燃料棒相互之间的间隔的多个衬垫;及包覆上述这些构件整体外周侧的带槽盒子;使从上述下部系板的下端侧流入的冷却剂做为上升流而流通到上述燃料棒侧,其特征在于:设有螺旋叶片和垂直的圆筒体;上述螺旋叶片是配置在上述下部系板的下部中央位置,具有将上升的冷却剂形成旋转流动的中心轮毂和多个叶片;上述圆筒体是在该螺旋叶片的下游侧直立到一定高度的上下端开口的;并且,在上述圆筒体的外侧下部,在上述下部系板的内面侧形成夹杂物回收部,它是使与上述冷却剂一起流入上述下部系板内的夹杂物落下而加以回收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螺旋叶片的下游侧直立到一定高度的上下端开口的垂直圆筒体是网眼结构的圆筒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网眼结构的圆筒体的上部周壁形成断面呈锯齿状的凹凸,能由这凹凸部分进行夹杂物回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圆筒体的上端部附近的内周面上突出地设置用来阻止混入到冷却剂里的夹杂物上升的环状的夹杂物捕获用钩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将圆筒体做成具有向冷却剂下游侧锥状地形成小直径的部分,在其上端侧还具有筒状的小直径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上下配置地设有多个圆筒体,而且将上述上侧圆筒体的直径做成比下侧圆筒体的小,在各个圆筒体间形成环状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圆筒体的上方空开一定的上下间隔地配置与此圆筒体大致相同直径的第2圆筒体,通过安装壁使这第2圆筒体支承在下部系板的内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将圆筒体的上部做成向上方逐渐成为大直径的锥状扩径部,而且在上述圆筒体周壁的与夹杂物回收部的底部高度相当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窗孔;并突出地设置从下部系板的内表面突出到上述圆筒体的上方、临近上述圆筒体的上端开口部内的下侧小直径锥状突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圆筒体的窗孔上设置夹杂物捕捉用的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圆筒体的上端部附近的周壁上成螺旋状或倾斜状地开设多条狭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圆筒体的上端部附近的周壁上开设多个圆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螺旋叶片下游的圆筒体的外侧设置外侧外圆筒,形成双重圆筒状,将上述内侧圆筒体和外侧圆筒的下游侧的空间闭塞,而且在上述内侧圆筒体的周壁上开设多条螺旋状或倾斜状的狭缝,做成能把从这圆筒体的狭缝流出的夹杂物回收到与外侧圆筒间的间隙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在圆筒体上所开设的狭缝入口部上设置与旋转流相反向突出的夹杂物捕获用的导引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取代设置在圆筒体上的狭缝而是开设圆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使开设在圆筒体上的圆孔的孔径,依据上游和下游而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将双重圆筒部分下游侧的上端连接部做成网眼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使外侧圆筒的下端部从下部系板脱离,形成连通这外侧圆筒体的内外的冷却剂流路。
18、如权利要求1或5或10或11所述的燃料集合体,其特征在于:设置将圆筒体的上端缘的内外周和上方围住的冠状的夹杂物落下用导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74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借助语音命令注释的自动数据路由选择
- 下一篇:多传送模式无线电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