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苯乙烯作为基底的生物敏感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7828.6 | 申请日: | 199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4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隋森芳;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17/06;B32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苯乙烯 作为 基底 生物 敏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物敏感膜的制备方法。
生物敏感膜是生物传感器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时受体大分子的载体。敏感膜的性质与其表面装配的受体分子数量和活性直接相关,并最终影响传感器的检测精度。而且,敏感膜的制做成本也关系到生物传感技术能否广泛应用。以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为例,此前SPR敏感膜主要是盖玻片上直接溅射金膜,由于金膜会使多种蛋白失活,严重影响测量精度,甚至不能检测很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或产生错误。因而此方法已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金膜上偶联葡聚糖作为基底的敏感膜制备方法。使用前将葡聚糖活化,然后将蛋白分子化学偶联到基底表面。这种方法蛋白失活少,基本避免了非特异性吸附,可以很好地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然而,它们制做不便、成本高昂、不易保存,影响了广泛应用。鉴于以上原因,开发一种经济实惠、方便实用的生物敏感膜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及其制备方法,不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而且它可以作为很好的受体蛋白载体,其SPR测量精度至少比酶联免疫检测(ELISA)高两个数量级。
本发明提出的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其特征在于在疏水性载体表面上结合一层聚苯乙烯薄膜而成。所说的疏水性载体表面为经疏水化处理的盖玻片、硅片表面,盖玻片上溅射的金膜表面等。
本发明提出的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在槽中灌注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形成平静液面;
2) 然后在液面上滴加适当浓度的聚苯乙烯氯仿溶液,静置;
3) 待氯仿缓慢挥发后聚苯乙烯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均匀薄层;
4) 将疏水性载片水平下降粘附于空气/水界面的聚苯乙烯薄层上,然后垂直提起,
从而把聚苯乙烯薄层转移到疏水性的载体表面。晾干,4℃保存备用。所说的
聚苯乙烯氯仿溶液浓度为0.2-0.5mg/ml。所说的转移次数至少为两次。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本发明在比较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氯仿溶液在气液界面的铺展过程发现,溶液在界面的铺展速率与其浓度成反比,溶液中的氯仿在溶液铺展过程中不断挥发,氯仿完全挥发后溶液铺展将停止。浓度大于0.5mg/ml的溶液因氯仿完全挥发时间早于完全铺展时间,导致聚苯乙烯不能均匀铺展于气液界面。而浓度低于0.2mg/ml的溶液要形成同样的聚苯乙烯膜需要加入的量更多。因此,本发明选用浓度为0.2-0.5mg/ml的聚苯乙烯氯仿溶液。
滴加时用微量进样器多点逐滴缓慢加入,应避免液滴过大沉下水面。滴加结束后静置待氯仿完全挥发即可进行转移。
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转移一次覆盖率约为60%,水平转移两次覆盖率可达90%。两次水平转移后聚苯乙烯薄层基本覆盖载体表面,本发明工艺中转移次数至少为两次。
本发明通过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的制备工艺介绍和比较聚苯乙烯敏感膜为受体蛋白载体的SPR测量和酶联免疫检测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
第二.利用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为受体蛋白载体的SPR测量精度至少比酶联免疫检测高两个数量级。因而,聚苯乙烯敏感膜用于SPR测量是完全可行的,它可以作为很好的受体蛋白载体。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聚苯乙烯敏感膜制备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聚苯乙烯生物敏感膜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施例转移聚苯乙烯薄膜前后的SPR图谱。
图4为本实施例转移聚苯乙烯薄膜前后的表面等离激光显微镜(SPM)照片,其中图4a为裸金膜、图4b为水平转移一次、图4c为水平转移两次的表面等离激光显微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所测兔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血清稀释102400x时的ΔθSPR随时间变化图。
图6为本发明不同浓度兔抗人免疫球蛋白G抗血清的测试结果(SPR与酶联免疫检测ELISA比较),其中,6a为ELISA的测试结果,6b为SPR的测试结果。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7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合金钢的换热器
- 下一篇:用于缆线和管子穿越段的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