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可调式移液器无效
申请号: | 98119757.4 | 申请日: | 199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24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君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G01F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上海市曹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调式 移液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液器,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可调式移液器。
移液器是一种用于转移液体的精密工具,广泛地用于化学、医药卫生及生物学等领域。它主要通过活塞在活塞腔里的轴向移动,改变活塞腔的容积来吸取或排出液体。当活塞的轴向移动使活塞腔空间增大,活塞腔内的压力减小,液体通过外界的大气压作用进入与之相连的移液器头;当活塞的轴向移动使活塞腔空间减小,活塞腔内的压力增大,液体被排出移液器头,由此完成液体的转移。由于活塞腔的容积变化受控于活塞在活塞腔内的轴向移动距离,因此通过一对限位器来控制活塞移动距离,就可达到控制液体转移量的目的。当一对限位器之间的距离增大,活塞的轴向移动距离则增大,液体的转移量也增大;反之液体的转移量则减小。现有的可调式移液器大都是通过旋转一对螺杆和螺母,调节一对限位器之间的距离,达到控制液体的转移量。为了保持移液器的移液精度,螺距一般设计的比较小,这样,在进行两次液体容积差异较大的转移时,必须大量相对旋转螺杆与螺母。特别在需要进行多次液体容积变化较大的转移时,这种结构的可调式移液器给操作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可调式移液器,它可快速和方便地调节一对限位器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快速和方便地调节液体的转移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可调式移液器包括:一壳体,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壳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其短轴方向的两侧壁上各有一开口,在其长轴方向的一侧壁上有一显示窗,其圆形内腔包括互相连通的直径较大的上部内腔和直径较小的下部内腔,且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孔;一活塞筒,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的筒体和筒盖,活塞筒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其内腔与壳体的内腔连通,而其内腔下端通过一毛细管道与外界连通,在筒体顶端内侧有一环形凹槽;一移液器头,其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活塞筒的下端,且其内腔通过所述毛细管道与活塞筒的内腔连通,其下端有一与外界连通的孔口;一下限位器,包括一圆筒部分和在该圆筒部分下端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活塞筒的环形凹槽里并可在其中轴向移动,而圆筒部分位于壳体的下部内腔;一第一弹簧,位于活塞筒的环形凹槽,其上端与下限位器上的凸缘的下表面接触,其下端与环形凹槽的底壁接触;一调节纽,它可轴向移动地位于壳体的上部内腔里,并包括一中心孔和固定在其下端的、外侧面标有环形刻度的第一标尺筒;一限位调节螺杆,其上端固定在所述调节纽的中心孔里,其外径与壳体的下部内腔的内径相配合,并包括一中心通孔和在外侧面上的螺纹;一第二标尺筒,固定在壳体的上部内腔里,其外侧面标有垂直刻度,其外径小于第一标尺筒的内径;一活塞组件,包括经过壳体上端开口、限位调节螺杆中心通孔和下限位器圆筒部分的活塞杆,在该活塞杆中部向外延伸的、外径与壳体下部内腔相配合的、在限位调节螺杆的下端面和下限位器的上端面之间的限位凸缘,以及在该活塞杆下端的、可在活塞筒内腔里轴向移动的活塞;一第二弹簧,位于壳体的下部内腔里,其上端与活塞组件上的限位凸缘的下表面接触,其下端与活塞筒的上端面接触;以及一调节装置。而该调节装置包括:一圆柱体,它具有一允许限位调节螺杆通过的中心孔,和两个互相间隔的、与该中心孔垂直并连通的径向螺孔,且该圆柱体与壳体相对固定;两凸齿,它们分别可滑动地位于两径向螺孔的内侧,且分别包括朝向中心孔的、与限位调节螺杆的外螺纹啮合的尖端;两定位螺钉,它们分别旋接固定在两径向螺孔的外侧;以及两弹簧,它们分别位于两径向螺孔里,且位于一凸齿和一定位螺钉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调节装置与限位调节螺杆是弹性啮合,从而当轻轻旋转调节纽时,因调节装置与限位调节螺杆仍处于啮合状态,故限位调节螺杆将因旋转而缓慢轴向移动,从而可细调限位调节螺杆下端面与下限位器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活塞组件上的限位凸缘细调活塞在活塞筒内腔里的移动距离,最终细调液体的转移量。当抓紧调节纽,用力垂直移动调节纽,进而垂直移动限位调节螺杆时,由于调节装置里的凸齿会受力退入径向螺孔里,故限位调节螺杆将快速轴向移动,最终将快速调节液体的转移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从中可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中的部分内部结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君,未经陈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97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网络集线器
- 下一篇:一种间色玻璃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