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时钟恢复电路无效
申请号: | 98120012.5 | 申请日: | 199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佐伯贵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B5/06 | 分类号: | H03B5/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钟 恢复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钟恢复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缩短数据和时钟同步时间的时钟恢复电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执行脉冲串式(burst-mode)跃迁,采用了用于产生与数据精确同步的时钟的时钟恢复电路。下面将参考图6说明依据现有技术的用于这种脉冲串式传输的时钟恢复电路,其中图6是显示常规的时钟恢复电路的方框图。
在电子学信件(Electronics Letters),Nov.5th 1992,Vo1.28,No.23,pp.2127-2129中公开了在图6中显示的时钟恢复电路。如图6中所示,该时钟恢复电路包括一个数据301输入到其上的延迟电路(延迟)305;一个数据301输入到其上的控制门输入振荡器(GVCO)307;一个用于对输入到其上的数据301进行反相的反相器315;一个控制门输入振荡器(GVCO)309,反相器315输出的反相数据输入到其上;一个乘法电路(MUX)308,用于合并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309的输出并输出所得结果作为提取时钟;一个数据-类型触发器(下文称作“D-F/F”)306,具有输入由乘法电路308输出的提取时钟303的数据端,通过该触发器锁存由延迟电路305输出的延迟数据301,并作为再生数据302输出;一个参考时钟304输入到其上的相位检测电路(PD)311;以及一个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CP)312,由相位检测电路311输出的信号输入到其上,并且输出信号从这里传送到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309和一个控制门输入振荡器(GVCO)310,后者基于由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CP)312输出的信号将其输出信号传送到相位检测电路311。
在该时钟恢复电路中的相位检测电路311、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CP)312和控制门输入振荡器(GVCO)310构成了一个锁相环(下文称作“PLL”)。
于是,在图6中显示的时钟恢复电路由PLL基本分量组成,包括单个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312、单个相位检测电路311、乘法电路308、单个延迟电路305、单个用作锁存电路的D-F/F306和三个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309、310。
下面将说明图6中显示的常规的时钟恢复电路的操作。
根据连接,一个普通的PLL由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312、相位检测电路311和一个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10构成。将参考时钟304输入到相位检测电路311,该相位检测电路311变成与参考时钟304同步,并将其输出传送到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312。环路滤波器(LF)/电荷泵312的输出信号输入到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309和310。因此,在所有时间,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和309的输出与参考时钟304同步。
下面将参考图7说明与图6中显示的常规时钟恢复电路相联系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7是显示这些信号的时序图。
如图7所示,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根据数据301的上升沿输出一个时钟A,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9根据数据301的下降沿输出一个时钟B。两个时钟A和B通过乘法电路308相乘,产生提取时钟303。进一步地,由于提取时钟303输入到D-F/F306的数据端,D-F/F306锁存已经通过延迟电路305的数据301,并产生再生数据302。结果,根据图6显示的现有技术,通过该时钟恢复电路可以获得与数据和再生数据302同步的提取时钟303。
进一步地,在1996年关于VLSI电路技术论文汇编第122-123页公开了一种采用相似技术的时钟恢复电路,用数据301代替了参考时钟304。
常规的时钟恢复电路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使PLL中的单个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7和单个控制门输入振荡器309保持在同步的状态。结果,需要该系统等待几打甚至更多的时钟脉冲,直到达到同步状态。这使得很难缩短同步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达到同步所需时间的时钟恢复电路。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整个公开文本中将变得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0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