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木的支承施工方法及所用的树根部支承和根盆载量用具有效
申请号: | 98120128.8 | 申请日: | 199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249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木田幸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邦创造现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木 支承 施工 方法 所用 树根 根盆载量 用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公园、道路及其他展览会场等进行人工植物时使用的边支承所植树木边进行植树的树木的支承施工方法及该支承施方法中所用的树木根部支承用具以及树木根盆载置用具。
到目前作为植树的支承施工方法,例如,如图19所示的树木32的树干部33安装支柱34,将该支柱34打入地中支承树木进行施工,或者如图20所示将铁丝35的一端35a卷绕在树木32上,同时在铁丝的另一端35b安装拉桩36,通过将该拉桩36打入地中以所述铁丝35的张力支承树木的施工方法。
然而,象上述的支承施工方法,由于利用上述支柱或铁丝拉桩的任何一个支承树干进行施工方法中,作为支承部分的支柱或铁丝拉桩必然地裸露在地面外,其结果显著地有损于外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承树木的方法,所有在上述支柱等地面上支承树木的材料都可不用,在外部不露出支承施工状态,保持在植树木的外观,而且能以稳定状态支承树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不减少树根部的系紧力,也能有效地防止铁丝等勒进树干的影响,能保持对树木发育适宜的缠绕支承方式。
本发明还有的另一目的,是即使树根盆体的大小变化,也不需要改变根盆载置用具,对应树木根盆的大小使用一个根盆载量用具,且以稳定的方式支承根盆。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木的支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地面所形成的植树坑内放入带着树根部的根盆,然后用固定用具固定该根盆,再用土掩埋植树进行支承树木施工。
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由于预先在面上形成的植树坑内放入带着树根部的根盆,然后用固定用具固定该根盆,再用土掩埋植树坑进行支承植树木施工。因此,不需要象现在支承树干施工方法那样的支柱,且在支承施工所需的材料几乎都埋设在地下,由此,其支承施工的状态不象现在那样披露在外部,具有所谓树木外观良好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在树木支承施工中树根支承用具,该树根支承用具有支承施工树木时以系紧状态支承根部,其特征在于支承用具主体,由按照树木的发育年数在一定时限解除所述树根部的系紧状态所构成。
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树根部支承用具,由于其支承用具主体按照树木发育年数一定时限解除系紧状态,所以即使经过一定时期树根部不断变粗,由于在预定的期间,能定时地解除支承用具主体的系紧状态,由此,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即使树干变粗,支承用具也不会勒进树根,可避免树根被勒进去等问题。
也就是说,能防止由于支承用具勒进树木造成树木发育不良,而且,也具有不需要象现在植树作业那样为了防止支承用具的勒进树木,按树木的发育切断支承用具的烦杂作业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效果,下面参照附图给予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表示一实施例的支承用具,其中(A)为局略透视图,(B)为(A)沿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为表示支承用具主体的锁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将根盆用载置体放置在植树坑底壁面工艺的一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4为将根盆用载置体放置在植树坑底壁面工艺的一部分侧面俯视图。
图5为将打入桩打入侧壁面工艺的一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6为将打入桩打入侧壁面工艺的一部分侧面俯视图。
图7为在根盆载置体放置根盆状态的一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8为在根盆载置体放置根盆状态的一部分侧面俯视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全部支承用具的剖视图。
图10为说明在图9中实施例的支承用具主体浸没水分作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的支承用具的概略透视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的支承用具的概略透视图。
图13为图12沿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4为另一实施例的支承用具的概略透视图。
图15为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概略透视图。
图16为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概略俯视图。
图17为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8为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9为表示现在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的概略俯视图。
图20为表示另一树木支承施工方法的概略俯视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在说明树木的支承施工方法时,就在其支承施工方法中所使用的树根部支承用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邦创造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邦创造现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0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