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涌阻塞器无效
申请号: | 98120204.7 | 申请日: | 199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6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体;潘恒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天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文彩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塞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中江河、湖泊或水库的堤防、土坝在平时或汛期出现管涌时的抢险装置。
目前,江河、湖泊或水库的堤防、土坝,在防汛中出现管涌时,采用的是围护或围堰的方法。它是在管涌的出水口处用编织袋装粘土修筑一条封闭式的环形土坝,让承压水自由流出。管涌继续发生一段时间,直到水位在围坝内自然升高、水压力和管涌处渗透流水的动水压力互为平衡。这样导致堤坝后面的土体也受到浸泡,抗剪强度降低,削弱了堤坝的抗险能力。同时,这种抢险措施需要及时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迫性强,并受到地理环境、天气条件、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而且只能是一种临时措施。
通过文献检索尚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类似的阻塞管涌的方法或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迅速有效地堵塞江河湖泊堤坝的管涌的管涌阻塞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管涌阻塞器由连接阀、传导管、量测水压力表、止水垫片、承压抗渗盖板及锚具组装而成,其特点在于整体呈锥形的锚具由芯腔和锥形螺旋锚片构成;有内水通道的芯腔其凸肩下端有锥形螺旋锚片和锥形实心锚头,芯腔及螺旋锚片间均布有多个与内水通道相通的透水孔;凸肩的上端有螺纹连接段、方形板钳段和阀接头,锚具芯腔凸肩上的螺纹连接段有下止水垫片和螺纹连接的承压抗渗盖板,承压抗渗盖板上有上止水垫片;芯腔顶端的阀接头与下连接阀连接;装有量测水压力表的传导管下端连接下连接阀,上端连接上连接阀。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锚具芯腔下端的透水孔外包有透水网。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锚具芯腔上端的承压抗渗盖板的下表面是粗糙的或齿状不规则形式的板面。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承压抗渗盖板上表面上有扳转手柄。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传导管和承压抗渗盖板可采用透明材料。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上连接阀上面可连接反压水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与现行管涌抢险方法相比,高效、适时、可靠;使用与操作十分便利,劳动强度低,2至4人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不受天气、交通、地理环境等相关条件的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不受天气、交通、地理环境等相关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对于小的管涌,拆零使用其部分零部件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组装工作示意图。
本发明如图1所示,由锚具1、承压盖板8、上下止水垫片2和3、上下连接阀4和6、传导管5及量测水压力表7等构成。锚具1的整体呈锥形。锚具1由芯腔1 4和锥形螺旋锚片15构成。圆柱形的芯腔14内有内水通道17,并由上顶端与外相通,而下顶端则是锥形实心锚头18。芯腔14凸肩13的下端与锚头18间,绕芯腔14有锥形螺旋锚片15。本实施例的螺旋锚片15为顺时针右旋。芯腔14凸肩13下端圆周上及螺旋锚片15间,有与内水通道17相通的透水孔16,透水孔16外包有透水网。芯腔14凸肩13的上端有螺纹连接段12、方形扳钳段11和顶部的阀接头10。
本发明的整体组装结构是锚具1芯腔14的凸肩13上套置下止水垫片2,承压抗渗盖板8旋紧在芯腔14的螺纹连接段12,套置上止水垫片3于承压抗渗盖板8上,再将下连接阀4螺纹连接在芯轴14的顶端阀接头10上;下连接阀4上端螺纹连接装有量测水压力表7的传导管5,传导管5的上顶端螺纹连接上连接阀6。当需要采取反压措施时,上连接阀6上还可再外接反压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0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痔疮的口服液
- 下一篇:除体臭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