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托盘组件的导引路径的处理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20913.0 | 申请日: | 199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214466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1 |
发明(设计)人: | 小R·L·皮斯尼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D3/08 | 分类号: | G03D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凌,黄力行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托盘 组件 导引 路径 处理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感光材料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
处理诸如胶片或相纸这样的感光材料涉及一系列步骤,诸如显影、漂白、定影、冲洗和干燥。这些步骤涉及传送连续的一卷胶片或者胶片或相纸的一些切片陆续经过一系列工作台或处理槽,后者各自盛放一种适合于该工作台处处理步骤的不同处理溶液。
某些处理装置的处理槽采用一系列托盘结构,依靠溶液的溢流来处理感光材料。比如,在欧洲专利申请0762205中,各传送滚轮设置在各溶液器皿的上方。溶液从各滚轮上方随着感光材料在各传送滚轮与各溶液器皿之间被传输而供向并溢出各溶液器皿。溢出溶液落到下面较低的一组传送滚轮和/或溶液器皿上面。在这种型式的构造中,随意感光材料从第一组滚轮和溶液器皿被传输到下一较低的一组滚轮和溶液器皿,溶液和感光材料二者都暴露于大气。这一点在感光材料被传输通过冲洗设备时会对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暴露于大气的溶液可能结晶在各滚轮上,这也会导致对感光材料的损害。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槽和处理组件,包括一溶液托盘或器皿结构,它具有从中伸出的一导引流路或槽道。导引流路接纳施加于托盘组件的溢流处理溶液,以便导引处理溶液,以及通过它的感光材料。
采用本发明的构造,随着感光材料进入溢流处理溶液所通过的导引流路,感光材料可以容易地在导引流路中与处理溶液相互作用,而不被暴露于大气。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设备,此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槽,具有一条用于感光材料的处理路径。此至少一个处理槽包括至少一个沿着处理路径的向下部分的第一处理组件和至少一个沿着处理路径的向上部分的第二处理组件。各第一和第二处理组件包括一托盘组件,在其中接纳处理溶液;一传送滚轮组件,它至少部分地浸没在盛放于托盘内的处理溶液之中;以及从托盘装置伸出的一导引流路。此导引流路接纳来自托盘装置的处理溶液溢流并导引感光材料和溢流处理溶液从中通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设备。此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槽,此槽包括至少一个处理组件。此至少一个处理组件包括一接纳部分,用于在其中接纳处理溶液,以及一导引部分,该导引部分导引感光材料和来自接纳部分的溢流处理溶液从中通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处理感光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处理槽中配置至少一个处理组件,此至少一部处理组件包括一托盘组件和一从托盘组件伸出的导引流路;向至少一个处理组件供应处理溶液,以便溢出托盘组件并被引入导引流路;以及通过处理组件的导引流路传送一感光材料,以致溢流处理溶液可在导引流路中处理感光材料。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处理组件的一种处理槽的实施例;
图2A和2B示出可以设置在本发明的处理槽的处理路径上的纹理表面;
图3示出图1处理槽的另外一种构造;以及
图4示出图1处理槽的另外一种构造。
现在参照附图,其中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参照编号表示相同的或相应的零部件。图1示出了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一处理机的一处理槽7。处理感光材料涉及一系列步骤,包括一系列盛放显影溶液、漂白溶液、定影溶液和冲洗溶液的处理槽。处理槽7可以是处理过程中任何上面提到的槽并可以盛放任何上面提到的溶液。因此,如图1所示槽7可用于但不限于一处理程序的冲洗步骤。槽7也可以是比如示于美国专利第5311235号之中的一种低容积浅槽或者架和槽装置,此项专利的内容在此纳入作为参考。
槽7包括一入口9,用于接收有待处理的感光材料,以及一出口11,感光材料通过该出口离开槽7。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处理和处理溶液可以分别指的是上述一系列步骤和溶液中的任一个步骤和溶液。感光材料进入槽7时,被引向一第一处理组件15。第一处理组件15包括一传送滚轮组件17,具有滚轮17a和17b,感光材料在其间通过。传送滚轮组件17部分地位于一托盘组件19之中。托盘组件19包括一第一托盘部分19a,位于滚轮17a以下,以及一第二托盘部分19b,位于滚轮17b以下。一导引路径或槽道21连通于并从第一和第二托盘部分19a、19b伸向位于第一处理组件15下方的另一处理组件1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曼柯达公司,未经伊斯曼柯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0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止痒药物
- 下一篇:根据信道卡类型处理告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