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面积透射光栅软X射线光谱仪无效
申请号: | 98122013.4 | 申请日: | 199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6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7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张正泉;徐至展;钟方川;覃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3/18 | 分类号: | G01J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兰英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面积 透射 光栅 射线 光谱仪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射光栅光谱仪,特别是一种高分辨率大面积透射光栅软X射线光谱仪,该谱仪主要适用于软X射线波段内激光等离子体的发射特性的测量。
软X射线透射光栅光谱仪使用灵活,调整简便,在基础物理研究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被广泛用于各类X光源的测量,这从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和日本大阪大学等单位的实验中可以看到(参阅已有技术:[1]R.Sigel,P.Pakula,S.Sakabe et al.,X-ray generation in a cavity heated by 1.3-or 0.44-μm laser light III comparison of the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 predications for X-ray confinement.Phys.Rev.A38(11),1988:5779-5785,以及H.Nishimura,Y.Kato,H.Takabe et al.,X-rayconfinement in a gold cavity heated by 351-nm laser light.Phys.Rev.A44,1991:8328-8333)。在激光等离子体辐射温度的诊断和X射线辐射输运特性的研究方面,软X射线透射光栅作为色散元件,与空间成像和时间分辨的探测接收器连接,构成十分重要的测量仪器,可以非常方便地从发射光谱中获得关于等离子体的诸多信息,如电子温度和密度、膨胀速度、电离态等等。
要完成上述谱线分析,要求透射光栅光谱仪应当不但能以较高的光谱分辨,而且同时能以较高的接收效率进行准确的测量(已有技术:[2]M.M.Murnane,H.C.Kapteyn,and R.R.Falcone,High-density plasmas produced by ultrafast pulses.Phys.Rev.Lett.1989,62(2):155-158)。尤其是对太瓦级、飞秒脉冲的超强超短钛宝石(Ti:sappire)激光器(已有技术:[3]徐至展,Lus.Vigroux,Fredocric,周建平,张正泉,《输出2TW/45fs的掺钛蓝宝石超短脉冲强激光系统.》中国科学,1997,A272:640-645)这一高功率低能量激光系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中,现有的1000g/mm针孔透射光栅软X射线光谱仪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有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上述已有技术参与细致的X-射线发射谱的测量。其一,用作色散元件为1000g/mm针孔透射光栅结构,它的栅线密度较低,致使谱仪的光谱分辨较低(通常为0.2-0.4nm)。其二,用作光栅前的成象元件不适合、光谱仪的收集效率和衍射效率较低,接收面上的X射线强度也较低;所以往往需要很多次的打靶曝光,才能在接收面上积累足够的X射线能量。其三,置于作为外壳的外套筒内壁上的导轨,容易滑动,调整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辨率、结构紧凑的大面积透射光栅软X射线光谱仪,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光谱分辨较低、收集效率及衍射效率较低等不足,增大光谱仪对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的收集立体角,提高光谱仪的接收效率,并实现对X射线点源成无象散的点象;提高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总之将大大提高光谱仪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光谱仪的结构包括机械构件和光学元件两大部分:其中机械构件包括头部1,支撑板2、加强筋3、导轨4、外套筒5以及置于导轨4上的调整架9、10,如图1、2所示。光学元件包括沿着由软X射线源11发射的软X射线束S前进的方向上,依次置有光阑13,置于调整架9上的反射镜6,置于调整架10上的光栅7,接收器件8以及与接收器件8的输出相联的显示器件12,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2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二腈半氢化为氨基腈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