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毒死蜱敌敌畏杀虫乳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8122084.3 申请日: 1998-12-11
公开(公告)号: CN1256866A 公开(公告)日: 2000-06-21
发明(设计)人: 吴华龙 申请(专利权)人: 吴华龙
主分类号: A01N57/16 分类号: A01N57/16
代理公司: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吴巧玲
地址: 311100***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毒死 敌敌畏 杀虫 乳油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螨类的广谱杀虫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毒死蜱、敌敌畏的杀虫乳油。

毒死蜱是广谱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在土壤中挥发性较高。适用于防治柑桔、棉花、玉米、苹果、梨、水稻、花生、大豆、小麦及茶树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和螨类。敌敌畏具有熏蒸、胃毒和触杀作用,对咀嚼口器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和刺吸口器害虫(如菜青虫、黄条跳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防治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烟草、茶、桑等作物及花卉上的多种害虫。国内已有人研究采用多元复配制剂来防治作物上的害虫和螨类,如中国专利申请“功夫菊酯、毒死蜱混剂CN 1095890A”,该专利技术采用功夫菊酯0.5-2%、毒死蜱18-50%为主要成分,配以乳化剂及有机溶剂二甲苯,制成复配剂。中国专利申请“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91896A”,该专利技术主要含有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该杀虫剂对高抗棉铃虫有极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可达570.6,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理想混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谱杀虫、杀螨复配新农药含毒死蜱敌敌畏的杀虫乳油,该乳油对防治水稻、棉花、小麦、蔬菜、玉米、柑桔等作物的害虫和螨类具有显著的复合效果,具有广谱、高效、速效防治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的:本发明的广谱杀虫、杀螨复配新农药含毒死蜱、敌敌畏,即以毒死蜱、敌敌畏为主要有效成分,配以乳化剂和有机溶剂等助剂,其含量为(重量百分比,以上同)毒死蜱5-40%、敌敌畏10-50%,其余为乳化剂和有机溶剂。

本发明的有效成分毒死蜱和敌敌畏的最佳含量分别为10%和25%,即配制成35%的毒死威乳油。

本发明的含毒死蜱敌敌畏杀虫乳油中所加的乳化剂,用以保持复配新农药毒死蜱敌敌畏杀虫乳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机溶剂为苯的化合物,如二甲苯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毒死蜱和敌敌畏二元复配,比单组份杀虫剂毒死蜱或敌敌畏,扩大了杀虫谱,提高了药效,降低了成本,增效作用明显。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性好的杀虫剂,对防治水稻、棉花、小麦蔬菜、玉米、柑桔等作物的害虫和螨类具有显著的复合效果。尤其对蔬菜上比较难防治的斑潜蝇更具有好的防治效果。经山东农科院植保所有关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显示:35%毒·敌乳油(30%毒死威乳油)平均每亩用80ml的校正防效为98.7%,而80%敌敌畏乳油平均每亩用120ml的校正防效仅为86.9%,前者优于后者。40%毒死蜱乳油平均每亩用80ml的校正防效为94.4%~98.9%,与35%毒·敌乳油(35%毒死威乳油)的效果相当,但有效组分含量可由此减少,因而成本将明显下降。

下面用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室温下,先将400公斤有机溶剂二甲苯加入到配制罐中,开动搅拌,依次加入10公斤毒死蜱和25公斤敌敌畏原药,等原药溶解后加入25公斤乳化剂,再搅拌35分钟(根据气温不同调节搅拌时间),即得乳油。用本发明制得的35%毒·敌乳油(35%毒死威乳油),防治棉铃虫,其用量为每亩70~90ml,防治效果:1天达87.9~98.9%,7天达97.7-100%,其中以每亩90ml处理防效更理想,施后1天防效为92.24%,3天和7天的防效均为100%。

实施例2:

在室温下,先将40公斤有机溶剂二甲苯加入到配制罐中,开动搅拌,依次加入8公斤毒死蜱和27公斤敌敌畏原药,等原药溶解后加入25公斤乳化剂,再搅拌35分钟(根据气温不同调节搅拌时间),即制得乳油。用本发明制得的35%毒·敌乳油(35%毒死威乳油)。防治棉铃虫,其用量为每亩50-70ml,防治效果:1天达92.8-94.2%,7天达95.5-97.7%。

实施例3:

在室温下,先将40公斤有机溶剂二甲苯加入到配制罐中,开动搅拌,依次加入12公斤毒死蜱和23公斤敌敌畏原药,等原药溶解后加入25公斤乳化剂,再搅拌35分钟(根据气温不同调节搅拌时间),即得乳油。用本发明制得的毒·敌乳油。防治棉铃虫,其用量为每亩50-70ml,防治效果:1天达88.1-90.6%,7天达95.4-97.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华龙,未经吴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2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