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密封袋无效
申请号: | 98122210.2 | 申请日: | 199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25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娟;林罗坚;范绮莲;裴茂清;莫烨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27/16 | 分类号: | B65D27/16;B65D50/00;//10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荔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弟 |
地址: | 5100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密封 | ||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属于塑料类制品。
在一些部门,往往有一些重要的物件需要用一次性密封袋封装保存,例如公安部门在收集物证时,就很需要一次性密封袋将取得的物证材料封装起来,以防在保存或转送期间被调包。又如作运动员的药检时,为安全准确,所抽取的尿样也最好用一次性密封袋封装。现有的密封袋,多用普通粘合式封口,这种封口很容易被打开并重新封好,不能实现一次性使用的效果,聚乙烯薄膜袋可使用热压式封口,但这种封口方式需要一台热压机器,现场使用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现场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密封袋,将物件放入密封袋后将封口封好,如将物件从封口取出,封口被破坏,重新粘合时不能恢复第一次封口时的状态,超到一次性使用的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制作胶袋
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简称LLDPE)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聚丙烯(简称PP)制成具有一定硬度和透明度薄膜,将这种薄膜热压成胶袋,留一开口作现场封口用,热压边附近上印有标记,以防剪后重合。
2、制作粘胶
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天然橡胶或其嵌段共聚物作为弹性体材料,如:乙烯和醋酸乙烯树脂状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丁基橡胶,异或二烯和丁二烯共聚物等。
用石油树脂、蒎烯树脂、萜烯树脂、季戊四醇松香酯类、聚乙二醇、甲基松香酯、甘油、松香酯等作为增粘树脂。
用石油润滑油类液体如石腊基、液体石蜡、环烷油、奈或芳族化学物等作操作油。
防老剂和抗氧剂可选用防老剂丁、防老剂DNP、防老剂MB、抗氧剂1101等。
将增弹性体材料2--3份,增粘树脂4--6份,操作油1--3份,防老剂和抗氧剂0.5--2份混溶成为粘胶,
3、制作封口带,采用塑料薄膜进行物理、化学处理,把所需要的文字或图案转移到薄膜上,涂上粘胶,复合上隔离纸。
4、将封口带粘到胶袋的开口处,有两种方法,一是制作胶袋时预先粘好封口带,这种封口带有一边或三边留出0.3--1cm的宽度不复盖隔离纸,以便将封口带定位于胶袋的开口处。使用时打开胶袋开口,从开口处放入要封装的物件,然后将粘贴于封口带上的隔离纸取去,稍压紧便将开口牢固粘合,封口处平滑美观,封装完成。
一是现场封贴法,即胶袋和封口带是分开使用的,当要将胶袋封口时,将封口带上的隔离纸取去后剪粘到胶袋开口处即可。
当要从密封袋中取出物件时,正常的方法应用剪刀从开口线处剪开,胶袋被破坏。如果试图从封口处用力强行掰开,取出物件后再封合,这时封口带上的文字或图案显现出来,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封口恢复到第一次封口时的平滑美观程度,一看便知这是二次封口了。
使用这种密封袋封装一些重要的物件,可以防止物件在传送过程中被取出或更换,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下面用一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制作胶袋,以LLDPE为A层,以LLDPE+PP共混物为B层,共混物的PP/LLDPE=85/15,分别将A、B两层材料熔融混炼后经模内粘合共挤,得到厚度为0.05mm的筒膜,A、B层的厚度比为8∶2,在筒膜上印上可书写油墨的表格及有关文字,在热压边上印上防剪标记,开口,压边成袋,压边时让开口留在胶袋的一侧离一端约2--5cm处。
2、制作粘胶,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作为弹性体材料,用萜烯树脂作为增粘树脂,用环烷油作操作油,以及防老剂DNP。
取弹性体材料21份,操作油18份在反应釜中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加入抗氧剂1.2份,在温度110--180℃下搅拌约1小时,使之成为熔融物。然后加入增粘树脂60份,连续搅拌约0.5--1小时,使之成为清澈、光滑流动的均匀混合物。
3、制作封口带,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薄膜上对不成字或图案的部分进行电晕处理,然后涂上所需要的颜色。涂上粘胶,复合上隔离纸,复合时留出一边和两端各约0.5--1cm没有隔离纸。
4、制作密封袋,将封口带粘到胶袋的开口处。
图1为制成之密封袋样板。
图2为取去隔离纸将封口粘合后的密封袋,封口平滑、牢固。
图3为将密封袋的封口掰开后再粘合(二次粘合)的情况,显现了一些字母,不能恢复一次粘合(如图2)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2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嫩肉液
- 下一篇:防作假和便于核查的票据及核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