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闭旋转式压缩机上的滑动排出阀无效
申请号: | 98124229.4 | 申请日: | 199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2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金胜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C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旋转 压缩机 滑动 排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选择地打开/关闭制冷剂排出时通过的排出口的排出阀。
背景技术
一般地,如图1所示,压缩机包括密封壳体10,装在壳体10内的电动机20,以及缸体总成30,用来在电动机20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旋转时压缩吸入的制冷剂。
电动机20包括定子21,转子22,以及偏心轴23。定子21被压装在壳体10的内周表面上,而转子22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定子21内径向相距某一预定间隙。转子22固定在偏心轴23上。
缸体总成30包括用以支撑偏心轴23的上、下法兰31和32,装在上、下法兰31和32之间的缸体33,以及装在偏心轴23上的转子34。缸体33的内周表面限定了压缩空间。转子34根据偏心轴23的运行在压缩空间内旋转。
排出口31a形成于上法兰31上,以便把在缸体33的压缩空间内压缩的制冷剂排进壳体10的排出空间10a。此外,排出阀40安装在上法兰31上。排出阀40在压缩空间内的压力作用下打开排出口31a。
如图2所示,排出阀40包括阀门元件41及阀支撑42。阀门元件41被固定在上法兰31的一边并可绕其枢轴旋转。阀门支撑42限制了阀门元件41的上行程。
在传统的密闭旋转式压缩机上,当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子34后,转子34便在缸体33的内部空间,即压缩空间内旋转。因此,制冷剂在压缩空间内被压缩并通过排出口31a和消声器36被排入排出空间10a。排出的制冷剂于是被导入装在壳体外部的其它设备如冷凝器(未示出)等。
然而,传统压缩机的这种排出阀40有某些缺点,即当阀门元件41打开或关闭以允许压缩制冷剂通过时,阀门元件41打击在阀门支撑42和上法兰31上,这是压缩机噪声的主要成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旋转式压缩机的排出阀以减小打开/关闭排出口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
形成压缩空间的缸体总成;
可运动地安装在压缩空间内用以压缩其中的流体的压缩元件;
形成于缸体总成中并与压缩空间联通用以排出压缩流体的排出口,该排出口穿过缸体总成的表面延伸;
安装在缸体总成上的阀门,所述阀门能够沿所述表面在关闭排出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排出口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与压缩空间的流体压力联通并且连接到阀门上以在受到压缩空间内建立的压力作用时驱动阀门滑动到第二位置的阀门驱动件;以及
导引阀门滑动的导向体。
优选方案是,将阀门弹性地偏置在第一位置上。偏置的形成最好是通过把阀门驱动件做成板簧构形,其正常形状把阀门置在第一位置。板簧在受到压缩空间内形成的压力作用时弹性变形到第二位置。
缸体总成最好包括具有狭窄颈部的驱动件孔,以及位于颈部相对两端的第一和第二扩展部分。板簧伸出颈部,从而板簧的两端部分分别置于两个扩展部分以允许板簧发生变形。板簧的一端与阀门连接,其相反一端由驱动件孔的壁面支撑。
阀门最好有一个形成于其上的开口部分,在阀门的第二位置,该开口部分与排出口对准。
最终,压缩空间内的压力超过制冷剂压力,并且该压力通过驱动件孔的第一扩展部分作用到板簧上。因此,板簧朝相反方向变形以驱动阀门元件。于是,阀门元件的开口部分与上法兰的排出口对准,从而排出口被打开。制冷剂排出后,板簧回复到初始位置,并且阀门元件也相应地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排出口被关闭。
根据本发明,由于是通过阀门元件沿上法兰滑动而不是撞击止动件来打开/关闭排出口,因而没有明显的噪声产生。相应地,整个压缩机的噪声也减小了。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将使上述目的和优点更为明显。其中:
图1是传统的密闭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传统的密闭旋转式压缩机的排出阀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排出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排出阀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图;以及
图6是图5的平面图。
图3至图6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出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4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高原病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