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98125022.X | 申请日: | 199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31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合;李慧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F20/06 | 分类号: | C08F20/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聚楼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水性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产品及其加工工艺。
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可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牧、医疗卫生、石油、建筑、食品等领域,但目前尚未大面积推广,主要原因是价格太高。而造成价格高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工艺问题。目前采用的工艺有悬浮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上述工艺方法都需用有机溶剂,如正乙烷、煤油、汽油、甲苯等,多为易燃易爆品,操作危险且污染环境;后处理工程繁琐,产品需甲醇、丙酮等有毒溶剂洗涤,易挥发,回收困难,不仅加大成本,且危及工人安全;原辅料消耗大,成本高,工艺难度大,存在爆聚的危险,影响安全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实现了聚合反应有序控制,原料配方进行了调整,从根本上消除了爆聚的危险,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使用的原料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20-27、25%氢氧化钠40-44、交联剂0.01-0.02、过硫酸铵0.05-0.1、亚硫酸钠0.05-0.1、玉米淀粉5-7、去离子水25-35。
本发明加工采用分项控制合成法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称取规定量的玉米淀粉和去离子水放入反应器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90℃,糊化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待用;然后将规定量的丙烯酸放入反应器中,搅拌的同时放入25%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中和温度为25-35℃,控制ph值在6-8之间,1小时后,将中和液放入糊化好的玉米淀粉中,搅拌均匀,分别加入规定量的过硫酸铵、亚硫酸钠和交联剂,逐渐搅拌升温至43-45℃,其后通入氮气恒温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液放入保温槽内,在53-57℃温度下保温聚合1小时,成弹性胶体,然后烘干、粉碎、筛分,成颗粒,包装,即为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改变了原有配方,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环境污染小,生产安全;工艺简单合理,聚合反应有序控制,消除了爆聚的危险,产品成本低。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20-27、25%氢氧化钠40-44、交联剂0.01-0.02、过硫酸铵0.05-0.1、亚硫酸钠0.05-0.1、玉米淀粉5-7、去离子水25-35;其各组分的最佳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22.4、25%氢氧化钠41.5、交联剂0.015、过硫酸铵0.04、亚硫酸钠0.045、玉米淀粉6、去离子水30;它的制作工艺采用分项控制合成法,即首先称取规定量的玉米淀粉和去离子水放入反应器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90℃,糊化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待用;然后将规定量的丙烯酸放入反应器中,搅拌的同时放入25%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中和温度为25-35℃,控制ph值在6-8之间,1小时后,将中和液放入糊化好的玉米淀粉中,搅拌均匀,分别加入规定量的过硫酸铵、亚硫酸钠和交联剂,逐渐搅拌升温至43-45℃,然后通入氮气恒温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液放入保温槽内,在53-57℃温度下保温聚合1小时,成弹性胶体,然后烘干、粉碎、筛分,成颗粒,包装,即为成品。
实施例:
以生产100kg为例,各组分的重量(kg)配比如下:
1 2 3 4 5丙烯酸 23 21 22.4 25 2725%氢氧化钠 41 43 41.5 42 41交联剂 0.02 0.01 0.015 0.01 0.01过硫酸铵 0.05 0.08 0.04 0.06 0.07亚硫酸钠 0.09 0.07 0.045 0.06 0.05玉米淀粉 6 5 6 7 5去离子水 29.84 30.84 30 25.87 26.87
各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即分别按照上列各组分重量称取,以上述合成法加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中心,未经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50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管的两层式阴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送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