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26303.8 | 申请日: | 199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2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武;吴熴灿;张仁柔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3/18;H01R43/16;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涉及端子数量多且密度高的电连接器的制造。
目前,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出现,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资料传输也愈来愈频繁,所以,各种电子装置不仅需要快速地传入或传出资料,而且要能在短时间内传送最大量的资料,有鉴于此,许多具有传输资料功能的电子元件如电连接器等,通常会设有大量的导电端子。而且,因电子装置小型化的趋势使电子装置仅具有有限的内部空间,相对使得电连接器端子密度愈来愈大,而现有电连接器采用预插方式将端子成排插置于绝缘部分内,再在端子尾部施加压入力使端子组入并与塑胶件相结合的方法将很难准确迅速地将端子组入又不伤害端子或其周缘的绝缘部分,致使产品不良率提高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尤其是将导电端子同时组于一较薄且供对接利用的对接肋部上的电连接器而言,高密度的端子很难有效组入而不破坏该对接肋部的结构。另外,压入端子使其组入电连接器的绝缘部分时,端子的焊接尾部常会不当受力而导致其共平面度会受到影响,进而构成电连接器的接合电性质量难以保证,该项压入力也可能破坏因密度过高而使壁面变薄的绝缘部分,造成许多不良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数次射出成型的方式使电连接器的端子与其周缘的绝缘部分逐步成型,且能在制造过程中随时调整端子方向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电连接器的端子利用直接插置于模具内射出成型的技术经两次射出成型后与电连接器的绝缘部分紧密接合,其中完成一次射出成型的半成品具有适当的流道及端子槽等有助于二次射出成型的构造,而且一次射出成型的半成品可直接将端子定位在正确位置上,并且对尚未定位的端子加以重新调整后再进行二次射出成型,最后利用固持件组装上壳体后即可获得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制造流程简易迅速,可省去繁杂的加工及组合步骤,并减少不必要的模、治具制造成本,而且加工后的成品可靠度及良率高,使电连接器的端子容易组于适当定位而不易脱出,并且电连接器收容端子的薄形化部分不易受不当外力破坏,进而提高整体可靠性及电性传输的稳定性,还可进一步简化成品的检验步骤,而且,利用此方式可提高射出成型后端子平面度,有助于端子对接及焊接时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并能提高绝缘部分的成型合格率以改善生产效能,而且利于加工效率的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端子成型后适当布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次射出成型后所得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次射出成型后所得端子座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次射出成型后所得端子座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经二次射出成型后端子组固于绝缘座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经二次射出成型后端子组固于绝缘座上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经二次射出成型后端子组固于绝缘座上的侧视图。
图10是图7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利用本发明所制出的电连接器成品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利用本发明所制出的电连接器成品的立体组合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依下列步骤加以实施:
一、制造成型步骤: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首先,在料带上冲压出端子1,该端子1呈九十度弯折形状,其中呈水平设置的部分为接合端13,而呈垂直设置的部分则为接触端12,该接合端13的一端借连接带11连接成排,而该接触端12邻近连接带11的一侧面设为接触面121。然后,自料带上按电连接器所需的端子数截取两排适当数量的端子1,并使该两排端子1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且使两者的接触端12相对设置。
二、一次射出成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63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功率控制装置
- 下一篇:微粒形式的四氢吡啶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