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搅拌阶梯式二次干燥机无效
申请号: | 98200483.4 | 申请日: | 199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221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2 |
发明(设计)人: | 耿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家忠;耿学春 |
主分类号: | F26B17/22 | 分类号: | F26B17/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2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阶梯 二次 干燥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装置,涉及一种热风式干燥机。
现有热风式干燥机采用传统的一级搅拌,一次干燥流程,存在着能耗高,热利用率低及物料干燥程度不均匀的缺点,其烘干效果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热利用率高、能耗低,物料干燥快,干燥程度均匀、烘干效果较好的双搅拌阶梯式二次干燥机。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连体的一、二次干燥箱分别设置递增热容积的阶梯式干燥仓,各干燥仓的入、出口依高、低、高次序设置,各干燥箱的第1干燥仓2、2’均设有热风管1和装有闭风进料器3的物料入口;二次干燥箱的闭风进料器其入口装有干燥塔4,一次干燥箱的物料出口经管道7与该干燥塔入口相接;一次干燥箱装有贯通其各干燥仓的旋浆式搅拌轴16,二次干燥箱装有贯通其各干燥仓的平拨击打式搅拌轴17。
一、二次干燥箱的热风管1设有同一入口;
连体的一、二次干燥箱均设置有等热容积的相邻的干燥仓5;
二次干燥箱的物料出口装有增强干燥段8;
一、二次干燥箱的湿热风排风管9、13均与同一引风机组12相接。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展开示意图;
附图3、一次干燥箱剖面示意图;
附图4、一、二次干燥箱连体示意图。
图中:1热风管,2、2’第1干燥仓,3闭风进料器,4、4’干燥塔兼卸料器,5第2、3干燥仓,6第4干燥仓,7管道,8增强干燥段,9一次湿热风排放管,10风门,11总风门,12引风机组,13二次湿热风排风管,14旋风分离器,15关风卸料器,16旋浆式搅拌轴,17平拨击打式搅拌轴。
如图1、2所示,连体的一、二次干燥箱分别设置增加热容积的阶梯式干燥仓,一、二次干燥箱连体结构参见图4,连体结构有助于互相保温,减少热损耗。本实施例的各干燥仓5、5’为等热容积,因此每个干燥箱共有4个干燥仓,各干燥仓的入出口依高、低、高、低、高次序设置,使物料沿着曲线状物流路线运动,相对增加了物料在干燥仓中的停留时间并进行翻滚,同时逐阶增大与直热气流的接触面,特点是由于各干燥箱的第1干燥仓2、2’均设有与热风源直接连接的热风管1,本实施例中两干燥箱的热风管设有同一入口。
一、二次干燥箱的第1干燥仓均设置装有闭风进料器3的物料入口,其中二次干燥箱的闭风进料器其入口装有干燥塔4,一次干燥箱的物料出口经管道7与干燥塔4相接,测试表明经一次干燥箱的物料可失去55%的水份,其湿热风通过一次湿热风排放管9排出,物料在干燥塔4内放慢速度,相对增加停留时间,脱水速度加快,之后物料通过闭风进料器加速进入二次干燥箱,经各干燥仓与不含水份的纯净热风直接充分接触,物料仍然沿着曲线状物流路线运动,测试表明二次干燥箱可使物料失去45%的水份,累计脱水已达95%,在二次干燥箱的出口设有直接引入纯净热风的增强干燥段8,使物料中的残存水份进一步蒸发,经干燥塔4’其湿热风由二次湿热风排风管13排出,干燥后的物料经旋风分离器14、关风卸料器15产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二次湿热风排风管均与同一引风机组12相接,并设有总风门11,以及一次湿热风排风管的风门10,以便调节排风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次干燥箱装有贯通各干燥仓的旋浆式搅拌轴16,以螺旋步进方式强力击打、粉碎、剪切湿度大成团聚状的物料,使之成为松散状加速与强热风进行热交换,二次干燥箱装有贯通各干燥仓的平拨击打式搅拌轴17,对物料进行再次击打、抛散,将初步松散的物料破碎成细微颗粒,增大物料与强热风的热交换面积,强化干燥迅速降低物料水份含量,从而使含水量较高的物料瞬间破碎,在高温气流作用下等速脱水,即降低了干燥成本,又能保证物料干燥后的色泽和品质,上述各搅拌轴结构参见图4,平拔击打击搅拌轴的结构是在各撑杆的端部固定有棒状击铁。
本实用新型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占地小,节省燃料,处理量大、干燥效果好的显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家忠;耿学春,未经王家忠;耿学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