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可挠性的导光管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200539.3 | 申请日: | 199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31542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锦辉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可挠性 导光管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灯具类,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挠性的导光管体结构。
众所周知,在以往展示架、橱窗内都需要藉灯具的光源衬托出所展示物品的美观,但是由于灯具的光源具有热能,使物品变质,变色或变形,如常期使用,造成电线负荷过载,易发生火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作出一导光管,在该导光管内具有多数个导光用的光纤,并于该多数个光纤上包覆有一不透光的包覆体,头端由光源处导出光流,经导光动作后,可将光流投射于被照物品,由于导光管所投射的光源为冷光,因此不会使被照物品产生任何变化,而且也不会有过载着火的危害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装饰灯具,但是唯一的缺欠在于该导光管在使用上或配置上,都须藉外加物体来固定或支撑,除制做成本高,施工困难外,机动性也不佳,形成使用上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欠,利用一具挠性金属制成的定位支撑线材,枢置于导光管中,提供一种具有可挠性的导光管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主要利用一具可挠性金属制成的定位支撑线材,枢置于导光管中,并在导光管一端上套接一套接头,可使导光管插置于光源机的插座上,在导光管投射端上套接有一透明帽,让导光管投射端具有防尘效果,并在透明帽前端可承接一螺接部,该螺接部可螺接一具有透镜的调整帽,藉以调整投射光流聚焦。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1)为导光管、(11)为光纤杆、(12)为定位支撑线材、(13)为包覆体、(2)为套接头、(21)为透光孔、(3)为透明帽、(31)为突伸空间、(32)为螺接部、(4)为调整帽、(41)为透镜、(5)为光源机、(51)、(51′)为插孔、(52)为灯光、(53)为分色盘、(6)为展示架、(10)为套头、(7)为固定套、(71)为筒身、(72)为凸缘、(73)为中空接合区、(8)为字规、(81)为穿孔。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由导光管(1)、套接头(2)、透明帽(3)所组成,其中导光管(1)包括有一包覆体(13)内部枢设有多数个导光用的光纤杆(11)及一定位支撑线材(12),于该导光管(1)的前端套接有一可插设于光源机上的套接头(2),套接头(2)除了可使导光管(1)插接于光源机上外,还具有一供光源机将光源投射于导光管(1)的光纤杆(11)上的透光孔(21),在另一投射端上则套设有一透明帽(3),藉该透明帽(3)可以起防尘及防潮效果,在该透明帽(3)内部与导光管(1)接合处形成有一突伸空间(31),该突伸空间(31)系提供导光管(1)作方位转向时,光纤杆(11)有突伸的区域,在导光管(1)作方位转向时,光纤杆(11)不受限制。由于定位支撑线材(12)是由可弯曲的挠性金属制成,且为条状物而枢置于导光管(1)中,使用者可轻易以徒手方式将导光管(1)弯折,进而调整其投射端的投射光流。
如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透明帽(3)前端可再延伸一螺接部(32),螺接部(32)可螺接一具有透镜(41)的调整帽(4),经操作透镜(41)进退,调整导光管(1)投射光流的焦距。
如附图4所示,导光管(1)内所包覆的多数个光纤杆(11)于投射端,可将光纤杆(11)外端突伸一适当长度于外,藉此突伸裸露的部分经适当弯置,以形成一具有光芒的花蕊或花朵般的形态。
如附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导光管(1)内所包覆的光纤杆(11)端头上,可套置一亮点套头(10),使光纤杆(11)的光源能以晕状效果扩散于套头(10)上,扩大光点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锦辉,未经李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