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连杆的连盖式簸箕无效
申请号: | 98201905.X | 申请日: | 199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293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卿 |
主分类号: | A47L13/52 | 分类号: | A47L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大***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连杆 连盖式 簸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收集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连杆的连盖式簸箕。
如图1、图2所示,习用的由提杆、簸箕体及簸箕盖组成的具有连杆的连盖式簸箕,是以近似倒Y状的提杆两端处直接枢装在簸箕体近开口端两侧壁上,簸箕盖固定安装在提杆上,当提起提杆使簸箕体竖立并开口朝上时,簸箕盖覆盖在簸箕体的开口上;簸箕体横置并开口朝侧面时,簸箕盖离开簸箕体开口。这种结构的具有连杆的连盖式簸箕,当清扫地面上垃圾时,以簸箕体与地面呈倾斜状靠触,使簸箕体相对提杆转动而呈开口朝侧面的横置状态,便可将地面上的垃圾从开口扫入簸箕体内。扫完后,向上提起提杆,使簸箕体随之提起,并绕枢接点相对提杆转动至竖立及开口朝上状态,开口被簸箕盖封闭。然而当从簸箕体开口处扫入的垃圾为重物,如未饮尽的饮料罐时,使簸箕体开口端相对枢接点的力矩大于其底部端相对枢接点的力矩。从而当向上提起提杆使簸箕体呈竖立状态时,簸箕体朝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开口呈朝下状态,致使已扫入簸箕体内的垃圾全部倾出,影响其使用性能。此外,这种结构的具有连杆的连盖式簸箕,其上提杆与簸箕体为不可拆枢接,使包装成本高、运输及贮存时占用较大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性能好、降低包装成本、减少运输及贮存时占用空间的具有连杆的连盖式簸箕。
本实用新型由簸箕体、簸箕盖、两根连杆及提杆组成。簸箕体为具有开口的壳体。簸箕盖为与簸箕体上开口相对应的盖体。两根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簸箕体近开口端两侧壁枢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簸箕盖两侧枢接。提杆以其底端枢装在盖体顶面中部。
其中:
簸箕体近开口端两侧及簸箕盖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卡榫;两根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孔;连杆两端以其上榫孔分别与簸箕体及簸箕盖上弹性卡榫嵌卡,构成可拆枢接。
簸箕盖顶面中部设有凹穴,并在凹穴两侧壁上设有销孔;提杆底端设有带枢孔的凸耳;提杆底端的凸耳置于簸箕盖顶面的凹穴内,并藉助穿设在其凸耳枢孔及簸箕盖凹穴两侧壁销孔内的枢销枢装在簸箕盖上。
提杆底端的凸耳上设有容置定位钢珠及弹簧的盲孔,并令盲孔与凸耳上枢孔平行;在簸箕盖凹穴侧壁设有两个定位孔,并令定位孔与销孔之间的距离与提杆底端凸耳上盲孔与枢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弹簧及定位钢珠依次置于凸耳上的盲孔内,并令钢珠在弹簧弹性力作用下抵在凹穴侧壁的定位孔上,以使簸箕盖与提杆之间定位在簸箕盖开闭的连接角度上。
簸箕盖前缘与簸箕体开口前缘之间设有钩件;簸箕盖前缘设有缺口,在缺口两侧向内延设带销孔的固定翼;提杆底端凸耳末端延设抵块;钩件中部设有枢孔,其一端弯折成拨片,其另端为端缘为钩条的钩片;钩件藉助穿设在其枢孔及簸箕盖销孔内的枢销枢装在簸箕盖上,并令提杆末端抵块抵压在钩件的拨片上,钩件钩片的钩条卡钩在簸箕体开口的前缘。
提杆的顶端呈握把状。
由于本实用新型由簸箕体、簸箕盖、两根连杆及提杆组成。簸箕体为具有开口的壳体。簸箕盖为与簸箕体上开口相对应的盖体。两根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簸箕体近开口端两侧壁枢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簸箕盖两侧枢接。提杆以其底端枢装在盖体顶面中部。使用时,手持提杆上握把使提杆底端凸耳相对簸箕盖摆动,并带动簸箕盖依连杆相对簸箕体摆动,使簸箕盖旋离簸箕体上开口。以簸箕体靠触地面,使其由垂直状态转动至呈水平状态与地面贴平,使开口朝向侧面,便可将地面上垃圾从开口扫入。扫完后,朝反方向摆动提杆,使簸箕盖关闭簸箕体开口,向上提起提杆,使簸箕体随之提起。藉助连杆使提杆在提起簸箕体时的施力点位于簸箕体的开口处,即使扫入重物时,亦不会导致簸箕体倾反,不仅使用性能好,而且降低包装成本、减少运输及贮存时占用空间,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习用的连盖式簸箕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为习用的连盖式簸箕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图4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动作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3、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簸箕体1、簸箕盖2、两根连杆3及提杆4组成。
簸箕体1为具有开口11的壳体,其近开口11端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卡榫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卿,未经林永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19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片快速上卷器
- 下一篇:多路输出日光灯电子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