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电监护全导导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2117.8 | 申请日: | 199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3225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发明(设计)人: | 田凤石;刘霖;王培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公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4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卫生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0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护 全导导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图设备,特别是一种心电监护全导导联装置。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体表心电图机为12导联或18导联心电图,原装18导联心电图机价格昂贵。而常用的12导联心电图机胸前6个单极导联中,导线与人体连结靠捏动皮球,负压吸附于人体,这在群体普查或作为常规心电图检查较为适用。但在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溶栓过程中的动态观察以及观察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受到限制。常因体位变动或复检时部位欠准确,以及导联不足导致误诊漏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将原胸前6导联改设12导联,而且动态观察不发生位移的心电监护全导导联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是有区别于现有技术的。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方案设计的。
将普通心电图机胸前6根导联线末端接7孔全导插座及与该插座相对应的7头全导插头,而2个7头全导插头引出的各6根或1个配以6联联动转换器的7头全导插头引出的12根导线末端与纽扣式钳夹及电极连接,另余1插孔和插座为接地线。
操作过程:标准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前V1-V6导联与以往心电图操作相同,导线与人体连接也完全一致,只是将V1-V6、V7-V9、V3R-V5R的纽扣式钳夹固定在粘贴于相应部位的电极板上,V1-V6经1个7头全导插头插入7孔全导插座,并与主机导线相连;完成操作后拔出插头1然后再操作V7-V9,V3R-V5R时将另1个7头全导插头插入7孔全导插座而与主机导线相连,重复按主机盘上的V1-V6键,此时主机盘键V1-V3代表V7-V9导联,V4-V6代表V3R-V5R。若使用1个7头全导插头引出12根导线,则由联动转换拨板分为两组依次操作。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只需更换一次插头或拨动联动转换拨板即可实现胸前6导变成12导,适合急诊应用,尤其对不典型心梗的动态观察,防止皮球部位不一致导致误诊漏诊,可避也免心电监护图形对梗死部位判断的影响。最适合急性心梗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观察。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描述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出12根导线的7头全导插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2个各引出6根导线的7头全导插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出6根导线的7头全导插头结构示意图。
普通心电图机胸前6根导线1末端分接7孔全导插座2,该插座为矩形塑壳,两端壁各开有引线孔3,一侧壁均开7个插孔4,其中间孔为接地线插孔5。引出12根导线的7头全导插头6为与7孔全导插座2相配合的矩形塑壳,两端壁开引线孔7,一侧壁均设7个金属插头8,前壁开窗口9凸出联动转换拨板10,并控制着2组,各6根导线,导线末端与纽扣式钳夹12及电极连接,另一插头13为接地线头。
若使用各引出6根导线14、15的2个7头全导插头16、17,导线末端各接纽扣式钳夹及其电极,其中间的2个7头全导插头16、17与7孔全导插座2交替配合使用。该插头16、17也为矩形塑壳,两端避开有引线孔20、21,一侧壁均设7个金属插头22、23,另一插头为接地线头18、19。制做引出1 2根导线的7头全导插头可将2个6根导线的7头全导插头叠加后附设一个6联联动转换器即可。24为地线焊头,25为导线卡板,26为螺钉,27为排线槽。
这样设计制做的心电监护全导导联装置,通过20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与原心电图做图形比较,P波、QRS波、ST段、T波等均无明显差异,取得满意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公安医院,未经天津市公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2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毛笔
- 下一篇:小型高保真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