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拉平开窗无效
申请号: | 98202184.4 | 申请日: | 199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8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樊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志斌 |
主分类号: | E06B3/50 | 分类号: | E06B3/50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琛 |
地址: | 050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平 开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开窗,是对现有推拉平开窗的改进。
现有的能同时具有平开与推拉两种功能的窗扇中,较好的技术方案为本人设计的中国专利(CN942224485)“一种改进的推拉平开窗”。该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窗扇的上、下托撑上分别装有两个前柱脚、两个加强柱脚、两个后柱脚,它们与上、下轨道上的四个开口相配合,实现其推拉、平开功能。这种设计具有抗风能力强、气密性、水密性高等特点。但仍存在如下不足:首先,窗扇上安装的六个功能不同柱脚上的滑块侧面,虽然都装有防冲击、防震动、防倾倒的弹簧球机构,但不能保证在小转角时,即后柱脚、加强柱脚刚刚从轨道脱出时,窗扇在重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这种倾斜性位移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此外,还存在着纱窗滑道设计不合理,导致纱窗安装、维修不便以及开关机构不能在保持密闭性的同时,达到开启自由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推拉平开窗,既保留原设计优点,又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推拉平开窗组成中包括由侧框和上下轨道组成的整体框架以及安装其上的窗扇。左侧框与窗扇之间设置伸缩盒,窗扇的侧边各设有托撑。窗扇的上、下托撑上分别设有前后及加强柱脚,柱脚上装有滑块。加强柱脚及后柱脚端部与滑块为固定连接,前柱脚端部与滑块为转动配合,与下轨道滚动配合的滑块底面均装有滚球,各滑块的侧壁上分别装有上、下轨道的内侧壁接触的滚球,其中前柱脚滑块端部的另一侧壁也装有滚球。上、下轨道上的豁口与加强柱脚、后柱脚上的滑块相匹配。
在靠近左侧框的上轨道上,设有向窗扇方向倒置的“L”形固定座,靠近窗扇方向设有带凸台的孔,一侧开有小端在内喇叭形的豁口。在固定座上带凸台的孔内,设有与孔相配合的活动转体,其上开有“U”形豁口,豁口宽度与固定座上的喇叭口小端相吻合。装在窗扇上托撑上的前柱脚上端为与扇面平行的双面去圆台,宽度与活动转体上的“U”形豁口相等,二者可滑动配合。前柱脚绕轴线旋转时可带动活动转体同步转动。前柱脚中部设有一道环槽,用顶丝将活动滑块固定在其上。双面去圆台从上面突出。在朝向加强柱脚一侧,也设有一个支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后柱脚。加强柱脚刚刚从轨道脱出时,窗扇在重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问题,从而避免了窗扇的侧倾,使之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更方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中窗扇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C点局部剖视图。
附图4为实施例中固定座与前柱脚、轴套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中伸缩盒的剖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组成中包括由左、右侧框5、2和上、下轨道1、3组成的整体框架以及安装其上的窗扇4。左侧框与窗扇之间设置伸缩盒8,窗扇的侧边各设有托撑。窗扇的上、下托撑9、10上分别设有前后柱脚11、12、13、14及加强柱脚17、18,柱脚上装有滑块15、19、20。加强柱脚及后柱脚端部与滑块为固定连接,前柱脚端部与滑块为转动配合,与下轨道滚动配合的滑块底面均装有滚球31,各滑块的侧壁上分别装有上、下轨道的内侧壁接触的滚球,其中前柱脚滑块端部的另一侧壁也装有滚球。上、下轨道上的豁口6、7与加强柱脚、后柱脚上的滑块相匹配。
在靠近左侧框的上轨道上,设有向窗扇方向倒置的“L”形固定座21,固定座的侧面设有安装螺孔22。靠近窗扇方向设有带凸台的孔23,一侧开有小端在内喇叭形的豁口。在固定座上带凸台的孔内,设有与孔相配合的活动转体24,其上开有“U”形豁口25,豁口宽度与固定座上的喇叭口小端相吻合。装在窗扇上托撑上的前柱脚上端为与扇面平行的双面去圆台26,宽度与活动转体上的“U”形豁口相等,二者可滑动配合。前柱脚11绕轴线旋转时可带动活动转体24同步转动。前柱脚中部设有一道向上倾斜的楔形环槽27,用顶丝28将活动滑块固定在其上。双面去圆台从上面突出。在朝向加强柱脚一侧,也带有一个支座29。如果为多扇窗,安装方式以此类推。
开窗时推动窗扇,上托撑上的前柱脚在喇叭口的引导下,进入轴套的“U”形豁口内,加强柱脚、后柱脚与上、下轨道的开口对准,以前柱脚为轴转动扇面,加强柱脚、后柱脚从轨道内脱出,活动转体在前柱脚的带动下同样转过一个角度,与喇叭口小端不再吻合。此时,前柱脚不能从喇叭口小端退出,从而避免了窗扇的侧倾。后面的窗扇以前面窗扇活动滑块上带有的固定座为固定点,开启过程同上。关窗时,活动转体与固定喇叭口小端重新吻合,前柱脚可顺利从固定座内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志斌,未经樊志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21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6B 在建筑物、车辆、围栏或类似围绕物的开口处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闭合装置,例如,门、窗、遮帘、栅门
E06B3-00 用于闭合开口的窗扇、门扇或类似构件;固定或活动式闭合器件的布置,例如窗户;用来安装翼扇框的刚性配置的外框
E06B3-01 .用于飞机库或其他厅堂建筑中的可拆卸或消除的墙,例如,供飞机用的
E06B3-02 .全玻璃制翼扇
E06B3-04 .不以移动方式为特征的翼扇框架
E06B3-30 .覆盖物,例如,为了防御气候变化,或装饰需要
E06B3-32 .以移动方式为特征的翼扇的布置;活动式翼扇在开口处的布置;仅和翼扇移动方式有关的翼扇或框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