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扰流板无效
申请号: | 98202870.9 | 申请日: | 199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00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成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扰流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附件类,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扰流板。
目前,常用的散热扰流板主要用来配合导热管作为其散热端的一种散热装置,其中的导热管是一种高速电脑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配件,导热管设有一密封抽真空的中空管室,管室中容置一些水分,导热管的一端(吸热端)贴紧电脑中央处理器以吸取其发散的热量,另一端(散热端)则远离电脑中央处理器以便将热量发散到大气中;靠管内的水来吸收吸热端的热量而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迅速将大量热量带到导热管另一端,由大气吸取散热端的热能,使水蒸气恢复成液态水再回流至吸热端,如此周而复始地大量传导热量,有效地散发电脑中央处理器过多的热量才能使电脑中央处理器运行稳定,但其仅依靠导热管小小的表面散发热量,其效率相当有限,因为管内作为热交换媒介的水蒸气是在进行变态变化,其温度变化大,而管外的空气则一直保持气体状态,因此就显得其热交换接触面积较为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常用散热扰流板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散热扰流板,以增大管热导散热端的表面积来强化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作为导热管散热端的固定架,同时形成一张表面积宽广的散热网,其构造主要是在一导热性良好的板片上,形成上、下有规律交错的拱形板,拱形板构成有穿套导热管的管孔,同时藉其立体的蜂巢状组织使通过的气流与其表面充分接触而得以产生热交换的最大效率,本实用新型有两个使用,一是固定导热管,其二当作导热管的散热板,藉此扰流以强化散热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10)为本体、(11)、(11a)为上拱形板片、(12)、(12a)为下拱形板片、(13)、(13a)为管孔、(20)为导热管、(21)为吸热端、(22)为散热端。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0)为一板状物,其材质是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该本体(10)成型数列上、下交错的凹凸上、下拱形板片(11)、(12),每对上、下拱形板片之间形成一管孔(13),拱形板片(11)、(12)是呈矩阵式排列,其纵列上的各拱形板片的管孔(13)串成一长管孔,以用来穿套导热管(20)的散热端(22)于其间(如附图2所示),该管孔(13)与导热管(20)是略紧配合套接的,又在本体(10)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或孔作为螺丝锁定用。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如附图3、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拱形板片(11)、(12)呈规则矩阵状排列,所形成的管孔(13)则如附图4所示为多列平行的,因此,在搭配导热管(20)配置时,其穿套位置可以具有相当的可调节性,而得以有利于电脑主机(尤其是笔记本型电脑)各构件位置的安排。
如附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拱形板的形状为各种几何形状,如附图5所示为圆形,其上、下拱形板片(11a)、(12a)所构成的管孔(13a)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是具有多行列拱形板片交错结构,可套接固定导热管的散热端,并同时作为该端的散热导板,其拱形板片结构作为热交换之扰流叶片用来制造空气流之扰动,使其热交换面与外界冷空气有效接触,以达到最好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成,未经林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28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控双向自动伞
- 下一篇:改良型舞台投射灯图案转盘